2024-05-24 06:52:4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唐山: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相关产业,在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滦南县南堡镇姚岭渔业村坑塘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者在安装光伏板。张永新 摄

目前,唐山市共有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电池材料、电池装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光伏、风电装备等相关企业28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1.42亿元。

从零起步,招大引强。

打破产业空白

为抢占新能源电池产业高端市场,实现从无到有,唐山推动中冶集团以巴新瑞木项目为依托,与合肥国轩高科、比亚迪、曹发展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孵化成立了中冶新能源公司,经过数年发展,该公司5系、6系、8系前驱体产品已进入主流供应商渠道,其中当前国内主流动力型中镍高电压前驱体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氧化钪产销量国际领先。

抓实项目建设

坚持以示范项目带动产业提速发展,深入开展工业强企“1+1+N”行动,聚焦重点企业,谋划提升项目,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强化分包领导、服务责任人与项目业主的沟通协调,加强指导、督促、帮扶,保障重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目前,全市围绕电池材料、储能装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在建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402.4亿元。

开展链式招商

借鉴福建宁德、湖南长沙等“锂电之都”成功经验,立足唐山市实际,“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围绕电池材料及下游电池组装、新能源汽车、储能装备等方向,瞄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着力招引一批好企业、好项目,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今年以来,国鸿氢能公司氢燃料电池项目已顺利签约,和润新能(陕西)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储能电站系统项目正稳步推进落地中。

链上开花,科学转型。

布局前沿材料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企业布局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产业。2023年,三友集团自主开发设计的国内首条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钠项目中试线已量产,建成北方最大的钠电池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量产示范性生产线。

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动产业共融,将传统企业产生的难以处理的工业副产品作为新能源车电池产业的生产原料,实现就地消化,助力节能降碳,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燕山钢铁转型投资成立的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钢铁、化工企业产生的烧碱、硫酸资源制备碳酸锂、氢氧化锂,技术在国内领先,实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强全市产业综合竞争力。

发力储能赛道

以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试点城市、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为契机,通过市场换产业、资源换项目,推动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加快形成“储能电池材料——储能装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推动在迁安市、海港区、高新区等地建成多家具有唐山特色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

做优服务,创新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

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落实惠企政策,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座谈会、“百行走万企”等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落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国家、省、市奖励资金,加大对新能源电池产业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服务效能

依托工信部下属7所高校、赛迪研究院、中国信通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创新赋能、数字转型、工业设计等领域,开展“百场万家”“工业设计专家行”“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推动资源、技术、人才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促进前沿技术成果在企业创新应用。2023年组织开展路演活动8场,发布科技成果31项,对接企业23家(次)。

优化产业生态

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协同生态、发改等部门,结合“创B争A”活动,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及燃料电池汽车,2023年,全市共推广换电重卡4511辆,建设换电站32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77辆。(河北台 张存海 石博宇)

编辑: 江蕾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