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11:20:0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双争”光荣榜丨唐山2024年5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5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以“一老一小”绘就居民“幸福地图”的社区书记 李荣荣

2.扎根沃土、奉献基层的农业人 刘彦清

3.用爱点燃“折翼天使”梦想的好校长 潘凤江

4.带动残弱群体就业的热心村民 王艳华

5.用初心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王建春

6.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热线”话务员 阚秋娜

7.热心为民、服务于民的社区工作者 牛珊珊

8.致富不忘乡亲、真情回报社会的企业家 郑建永

9.关爱老人的“爱心托尼” 杨超群

10.敬老爱老、乐于助人的好辅警 薛钧儒

11.视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校长 张春利

12.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好员工 齐峥

13.处变不惊、英勇救火的派出所辅警 肖帅

14.热爱生活、呵护家人的好村民 吴学青

15.关爱老人、和谐邻里的网格员 程青青

16.用“小维修”解决“大麻烦”的退役军人 张文明

17.孝老爱亲、勇挑重担的好儿媳 王彩琴

18.拾金不昧、追还鱼鹰的好村民 王海山

19.挺身而出英勇救火的好员工 王东海 王鹤翔 张洋

20.孝老爱亲的践行者 谷春旺

5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以“一老一小”绘就居民“幸福地图”的社区书记

李荣荣



李荣荣,路南区文北街道办事处南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依托初心家园服务阵地,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便民服务场地,并建成19000㎡的运动驿站供社区居民免费使用,联合街道社工站及12家属地单位和爱心企业组成党建联盟,累计开展各类公益课堂26场次、志愿服务活动12次。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慰问老年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邻里节活动20场次,还将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小区,探索“家校社”共育新模式,打造了“一老一小”专属阵地。

扎根沃土、奉献基层的农业人

刘彦清



刘彦清,迁西县白庙子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他立足于辖区农业产业特点,在9年时间里把所有宜林荒山、适种坡地全部纳入板栗栽植地块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整地7000余亩,并成功争取县林业局“三北”工程造林项目,为群众无偿提供80余万株板栗树苗供栽植。他还注重板栗标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年年组织栗农学习栗树修剪技术。他向上级争取20万元资金铺设上山引水管道3000米,解决了雨水不均影响收成的问题。截至目前,板栗林已初具规模,每年为全镇群众增收1500万元以上。

用爱点燃“折翼天使”梦想的好校长
潘凤江


潘凤江,乐亭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他围绕教学创新,突出特色亮点,不断提高特教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在学校建设方面,他多方筹集资金、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依托课程结合实践开发学生潜能,组织学校陆上冰壶队两次获得省、市级比赛冠军,让特教的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他时刻不忘学生,先后为孩子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星星乐园,打造了“自然健康校园”,协助县教育局利用校教育资源中心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工作。他还积极探索孤独症康复训练难题,在特殊教育这块土地上,用心用爱为“折翼天使”打开一扇窗,为残障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带动残弱群体就业的热心村民

王艳华



王艳华,丰润区左家坞镇南夏庄村村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2018年她开办的服装加工厂采取日结工资制度,使妇女在农闲照顾家庭同时可以赚取额外收入补贴家用。她发现身边的残障群体面临就业难题,就免费向他们提供就业帮助和技能培训,并安排相应岗位得到合理的报酬,使残障人士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工作,获得收入。目前,已有多名残障人士在王艳华的帮助下有了稳定的收入。王艳华表示:“我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一点力量,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用初心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王建春



王建春,曹妃甸区医院护士。她从事护理工作16年,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位病人都细致入微、精心护理、关怀备至。一次值完夜班,交班时科室接收了一位心脏骤停的患者,她不顾疲惫毫不犹豫地加入抢救的队伍中,直到患者转危为安她才离去。为了解决科室肠镜失约率高的问题,她精心收集整理材料、耐心回访患者,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了改进措施,失约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今年初,她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导致左腿韧带与半月板受伤。由于临近春节科室人少活多,她怕影响工作仅住了几天院又投入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热线”话务员

阚秋娜



阚秋娜,唐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话务八组组长。从事热线工作16年来,她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关心关爱组员,总是及时给予同事帮助。今年1月市热线中心成立人社专席,阚秋娜兼任专席组长,主要负责业务指导、知识内容审核、疑难问题汇总和拟定外出学习方案并协助处理后续问题等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话务八组和人社专席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她先后获评“2022年度优秀组长”“2023年度优秀组长”荣誉称号,并带领话务八组荣获“2023年度优秀团队”称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热心为民、服务于民的社区工作者

牛珊珊



牛珊珊,路北区翔云道街道石油家园社区工作者。她秉持“居民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无论是日常的社区管理,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都展现出了高效的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她定期走访孤寡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她对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和特殊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摸排,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救助。社区里的一对老两口因丢失结婚证无法申报,她就联系相关部门咨询政策,亲自带领老两口去民政局补办结婚证备齐材料。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她与居民建立起了密切联系,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致富不忘乡亲、真情回报社会的企业家

郑建永



郑建永,曹妃甸区第八农场尚庄子村村民。他本着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原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他先后向“亲情联动扶助会”捐资5000元,用于帮助重病大灾的家庭和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同时他主动出资10000元为村幼儿园的修缮事业增砖添瓦;他购置的教学器具和户外运动设施,给学龄前儿童创造宽松舒适的娱乐教育环境。为了改善尚庄子村的道路状况,他出资6000余元购置石渣填土筑路,共整修道路1200多延长米,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难题。

关爱老人的“爱心托尼”

杨超群



杨超群,迁安市扣庄镇安新庄村村民。他经营着一家名为“上古发艺”的理发店,每逢周一他就闭门停业,带上工具入户上门,免费为老人理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爱心托尼”。8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村里一些老人因生活不便,头发又乱又长没有打理,便萌生了为他们义务理发的想法。于是,他从最初骑自行车为市区周边的农村老人免费理发,到如今走进光荣院、走进更远的村街为老人服务,在免费理发的同时还主动嘘寒问暖聊家常,让老人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敬老爱老、乐于助人的好辅警

薛钧儒



薛钧儒,滦南县公安局拘留所辅警。5年前的夏天,薛钧儒在洗车店结识了一位打工的外地孤寡老人,善良的内心驱使着他关心起这位异地打工的老人,经常给老人送去食物和生活用品,还邀请老人到家中做客。2022年春,与薛钧儒相依为命的父亲病逝,孤身一人的他想起了洗车店停业老人没有收入,为让老人节省开支,他邀请老人回家和自己一起居住,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在一起生活中了解到,老人因和家人吵架离家出走时常想家,于是薛钧儒立刻向承德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亲自开车将老人护送回家。

视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校长

张春利



张春利,滦州市油榨镇韩寨子小学校长。从教30多年来,他始终以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忠心、诚心,谱写着教育事业的最美乐章。为了改善简陋的校园环境,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实现了电力地暖全覆盖,自筹资金和自掏腰包打造了多个学习活动场地。他关心关怀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一名女学生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在她二年级时突发疾病去世,她只能寄居在大伯家。他得知此情况便经常去她大伯家里走访慰问,为她带去各种学习、生活用品,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能给解决的都予以帮助解决。张春利常说:“教育植根于爱,陪他们走一段路,说一席话,点一盏灯,就可能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好员工

齐峥



齐峥,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唐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BIM专业骨干。他是中国建设劳动学会数字信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是河北省首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专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中,他刻苦钻研探索和实践了诸多创新应用,助力企业在行业中保持技术优势。他积极与中国建设劳动学会进行协调合作,成功推动公司协办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建造技能竞赛并担任评委,提升了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身为工程师志愿者,他利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社区宣讲规划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和社区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时代新人的担当与使命。

处变不惊、英勇救火的派出所辅警

肖帅



肖帅,丰南区公安局黄各庄派出所辅警。4月15日17时许,他在下班途中发现一辆重型卡车驾驶室着火,事发地距离加油站不足百米,因多处起火,大车司机束手无策。危难之刻他通知工作人员有火情的同时,迅速拿起灭火器跑向火场,火势随风增大,面对险情他毫不畏惧地拿着灭火器与司机合力进行灭火,经过十多分钟的共同努力一起将火苗全部扑灭,在确保安全后他悄然离开现场。由于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热爱生活、呵护家人的好村民

吴学青



吴学青,滦南县安各庄镇和尚坨村村民。二十多年前,她的大哥因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大嫂因大脑炎后遗症只有几岁智商,二人均疾病缠身瘫痪在床。多年来,吴学青主动承担起照料哥嫂、抚养侄女的责任。一次,嫂子突发疾病,她独自陪护,三天三夜未合眼。去年二哥又突发脑血栓晕倒,生命垂危,她迅速将二哥放到车上送往医院,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她受伤,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及时将二哥送到医院挽救了性命。为了照顾好亲人,她每天除了耕种劳作之外,还早出晚归收购蔬菜到市场批发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每当提及这些事,她总是淡然地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关爱老人、和谐邻里的网格员

程青青



程青青,遵化市文化路街道龙源社区网格员。她为人热心,谁家有大事小事,她能帮就帮,从不推辞,小区里总能看到她助人为乐的身影。程青青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独居老人,为了更好地掌握情况,每隔两三天她就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拉家常。她在走访一位87岁的老人时,一开门就闻到家中有异味,并伴有烟雾,第一反应就是立即跑到厨房查看燃气开关,帮助老人消除火灾隐患。程青青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每次和老人们聊天都反复提起消防安全,让老人们认识到安全用火的重要性。她经常自掏腰包给老人买蛋糕和营养品,尽己所能给予老人关爱和温暖,让邻里之间亲如一家。

用“小维修”解决“大麻烦”的退役军人

张文明



张文明,路南区小山街道小山隆义里社区居民。他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在他的工具箱中,钳子、改锥、螺丝刀等满满当当,每当有人求助便拿起工具箱立刻赶到。针对老年人因节俭而导致家电超期使用等问题,他就经常到空巢老人和重点家庭查看用电和燃气安全,及时进行维护和维修,用“小维修”帮助居民解决“大麻烦”百余次,社区居民总是热情地叫他“张师傅”。有一次他发现一楼张奶奶家的下水道堵了,满地流水,楼道里还结了冰,因找不到疏通师傅急得张奶奶直跺脚,他扛起工具,二话不说就疏通了管道,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后又开始清理积水和薄冰,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湿淋淋地回家。

孝老爱亲、勇挑重担的好儿媳

王彩琴



王彩琴,丰润区沙流河镇杨家屯村村民。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二十多岁时嫁给了王立明,一家人过着平凡而又和美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丈夫突然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她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家外每天从早忙到晚,从来没说过半句怨言。时过不久,婆婆又因病瘫痪在床,照顾老人的重担又落到她的肩上,她坚持每天给婆婆翻身拍背,擦洗身子,一口一口地喂饭喂药,时刻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健康。她十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努力将丈夫的孝心传承着、传递着,成为村里孝老爱亲、人见人夸的学习榜样。

拾金不昧、追还鱼鹰的好村民

王海山



王海山,玉田县亮甲店镇袁庄村村民。4月11日晚,他在下班回家经过沙流河村东李庄子道口时,前面行驶的一辆银色小单排车后斗上拉着一条小船,船上的一只鱼鹰因颠簸掉落在马路上。发现此情况后他急忙靠边下车,将掉在路中间的鱼鹰捡起,并立刻开车追了10公里终于赶上失主。面对一脸茫然的失主,王海生赶忙从车上将鱼鹰抱下来还给了来自遵化市平安城镇的失主,失而复得的喜悦化在了一句句的感谢当中。失主表示,鱼鹰价值几千元,感谢在玉田遇见了好人。

挺身而出英勇救火的好员工

王东海 王鹤翔 张洋



王东海、王鹤翔、张洋,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旅花海管理公司安全管理员。4月18日下午,他们在唐山花海景区开展工作巡逻时,突然发现距离景区大约一公里外的田地内冒起了滚滚浓烟。他们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果断展开应急处置,与当地村民一起控制了火情,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人身、财物等方面的风险。事后,参与救火的村民对王东海、王鹤翔、张洋的热心、英勇行为表示了敬佩和感激,并为他们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孝老爱亲的践行者
谷春旺


谷春旺,玉田县散水头镇卫生院副院长。他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上大学时父亲突发意外失去双臂。为了照顾父母,毕业后他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父亲因失去双臂遗留下了幻肢痛,遇天气变化时总是酸痛难忍,他结合自己的中医特长,每天为父亲进行按摩、针灸疏通经络,缓解酸胀疼痛,给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等日常护理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为了让父亲重拾生活的信心,他手把手地教父亲使用电子设备和手机软件,还通过微信聊天、刷短视频等形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尊老爱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编辑: 江蕾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