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广袤的冀东平原上,麦浪滚滚,生机盎然,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今年的小麦又是大丰收,多亏了中行的贷款支持,让我们备足了设备、种子、化肥。”承包户老刘高兴地说。原来,中国银行唐山分行通过深入了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创新了“1+N”场景融资新模式,为托管机构和种植农户之间搭建了稳固桥梁,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该模式已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
唐山市素有“冀东粮仓”之称,全市共有基本农田666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5%,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唐山市着眼于高质量抓好粮食种植生产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需要,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依托社会化运营的农业生产托管机构引导鼓励广大农户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并为其提供包括种植技术支持、生产资料供给、专业化市场分析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因产销周期较长,此类模式中农户收入滞后性明显,而生产者流动资金并不充足,前期的各类投入形成了较大负担。与此同时,受农户分散、无法提供有效风险缓释措施等因素制约,农户融资问题一时也陷入困境。
为解决广大农户“融资难”问题,中行唐山分行第一时间对接托管机构与广大农户,针对托管模式、资金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运营模式,理清运行逻辑与商业模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授信供给模式,搭建了以专业托管机构为主体,实现广大农户全覆盖的“1+N”式金融融资场景:由1个核心合作单位推荐N个合作种植农户、提供准确种植规模信息,业务人员完成贷前调查后,提供1-3年期纯信用、无抵押、随借随还的专项贷款支持,产出粮食完成托管销售后优先偿还贷款资金,一举解决了优质农户筛选、信用记录“空白”农户准入以及无抵押、无担保导致的多难问题。今年年初以来,该行已通过“1+N”式服务模式累计为920户农户提供授信支持,合计投放贷款资金7.5亿元,服务乡村振兴质效与广度再上新高度,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近年来,中国银行唐山分行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聚焦农业特色产业,以“一县一场景”为纲领,大力发展特色化农业普惠场景建设,持续提升“三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24年4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83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4.1亿元,先后拓展建设“板栗贷”“海参贷”“种植贷”等特殊农业普惠场景26项,成功实现唐山区县全覆盖,累计服务农户2000余人,全面打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行舞台”。(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