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06:31:5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警惕!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

“曹妃甸区涉及水产的外来物种,危害较大的有巴西龟、清道夫、鳄龟、福寿螺、水葫芦、大米草等。”近日,曹妃甸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员王文斌谈起外来物种入侵非常无奈。他还介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曹妃甸发现有近10年了,无法彻底清除……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近年来,外来物种的入侵呈上升趋势,对我市生物安全造成新挑战。

刺果瓜

水葫芦

一枝黄花

大城山的“绿野仙踪”是外来物种

前两年,大城山公园的很多树木被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藤本植物大面积覆盖,其郁郁葱葱的形态,被一些网友称为“绿野仙踪”,纷纷前往打卡。

这种植物叫做“刺果瓜”,是外来物种,可导致被缠绕树木的死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已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多次拔除行动。

刺果瓜属一年生大型藤本植物,唐山本地称为“野葫芦”。刺果瓜虽然喜欢背阴的环境,但其适应性强,在低矮林间、悬崖底部、低地、田间、灌木丛、铁路旁、荒地等背阴或不背阴的环境中都能生存。

刺果瓜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中部,后扩散到欧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早期被作为观赏植物或通过种子运输等途径扩散到欧洲、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刺果瓜是葫芦科刺果瓜属一年生大型藤本植物,适应性强,具有极强的入侵性,造成其他植物缺光或受压死亡,形成单一群落。刺果瓜耗水量和耗营养物质高,光竞争优势极强,也可危害玉米、大豆、果树及其他农作物,能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

刺果瓜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生产,2017年8月28日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其防治方法有加强植物检疫和普查监测、及时进行人工(机械)拔除、定向使用除草剂等。

在我市,刺果瓜于4月底陆续出苗,幼苗似黄瓜苗,很容易识别,可在5—6月其开花前组织人力进行拔除。由于刺果瓜出苗期不整齐,应进行多次人工拔除,才能控制其蔓延传播。多年来,我市园林绿化等部门对该类植物进行清除,因该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自播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的特点,虽然每年进行多次清除,但无法彻底根除。

“幺蛾子”害人不浅

我市一位农业专家介绍,美国白蛾(被市民称为“幺蛾子”),是我市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外来物种,对树木、农作物危害很大。

近年来,我市丰润、玉田、迁安等地,面对大量入侵的美国白蛾,甚至采用了成本较高的飞机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简称飞防)。飞防用药为甲维灭幼脲,虽然属低毒无公害仿生药剂,对人畜无害,但对桑蚕、蜜蜂、蚂蚱等有一定影响。

我市从事桑蚕、蜜蜂、蚂蚱、虾蟹等养殖的专业户,在飞防期间要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作业区域内的居民也须关好门窗,不要晾晒衣被、食物,减少户外出行。作业区域内饮用水井也要进行遮盖。

由于美国白蛾对行道树等危害较大,甚至出现吃光树叶、局部密布毛毛虫(美国白蛾幼虫)等现象,市园林绿化等部门还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也是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组织和指导各区县园林部门、社会绿化、重点企业等在全市公园、广场、滨河绿地、居住区、厂区等区域开展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释放工作。

周氏啮小蜂是一种寄生蜂,每个孕蜂柞蚕蛹里面装着近5000头周氏啮小蜂,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将其悬挂在树干2米处,投放后小蜂自然羽化飞出。该小蜂一旦发现美国白蛾,就把卵寄生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营养,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周氏啮小蜂无蜂针,不攻击人,仅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园林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在树干上看到这样的虫蛹外壳,请不要随意触摸或毁坏。

清道夫

福寿螺

巴西龟

需多部门协作铲除外来物种

市农业农村局一位专业人员介绍,外来物种有农田、水域等方面的区别,在携带进口、邮寄、放生等方面也分属海关、农业农村、民宗、城管、林业等不同部门管理。

去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会议,强化源头管控、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有力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与防控,不断提升外来物种侵害防治水平。

一是如期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全面完成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主要入境口岸等区域外业调查,做好普查质量控制和数据汇交分析,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二是有力抓好重大危害物种治理。针对福寿螺、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加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监测预警。三是常态化开展源头预防。持续抓好种子苗木等引入审批,规范国内调运寄递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物种行为。四是切实推进群防群治。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政策和专业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据悉,随着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境外物种传入途径不断增多,传入风险持续加大。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通过寄递的形式传入国外宠物的现象增多,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全国海关从进境寄递、携带物品中不断截获禁止进境活体动植物,其中包括巨人蜈蚣、野蛮收获蚁、斑纹蝾螈等我国尚无自然分布的动植物,并打掉多个非法引进“异宠”的犯罪团伙。

2022年8月,我国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作出规定,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特别是明确了海关在口岸防控和监测的职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海关在口岸的执法把关效能。

记者 杨文进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