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珲 赵雅静 通讯员 艾学婧 王亚滨 刘建朝
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揭开了 2024 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的神秘面纱,我省共有 15 个农产品荣登《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其中我市有 6 个农产品赫然在列,分别为“唐山河鲀”“滦州花生”“文清蟹田大米”“西下营板栗”“娘娘贡香白杏”“黑沿子蟹田米”。
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的征集,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的探索性工作,旨在通过挖掘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对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的需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我省各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积极挖掘本地区特色产品,强化品牌培育,努力打造一批承载乡愁、传承农耕文化的“土特产”的“金字招牌”,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中的农产品,皆具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之特质,源自种植养殖的生产与消费之漫漫流程,尽显农业的多种功能与乡村的多元价值,能满足人们对乡愁的绵绵感知、深深感悟与悠悠感念。它们具有独特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以及品质特性与风格特色。名录中的每一种农产品,皆是农耕文明的生动见证,源于久远的种植养殖传统,不仅彰显出农业的多样功能,还深切地体现了乡村的多元价值。这些农产品,绝非仅仅是用以果腹的寻常食物,给人们带来的亦不只是味蕾上的愉悦享受,更是承载着深沉厚重的农耕印记,连接着往昔与当下,让每一次品尝都饱含着时间的韵味和情感的温度。
唐山河鲀:水中珍馐 鱼中之冠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国人对河豚鱼的喜爱,在苏东坡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尽显无遗。
唐山河鲀外形呆萌可爱。资料片
河豚鱼,亦称河豚或河鲀,令人称道的唐山河鲀,专指出产于唐山地区的人工养殖红鳍东方鲀(河豚)。在人们的印象中,河豚似是江南特产。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河豚与唐山早有不解之缘:唐山海岸蜿蜒曲折,滩涂辽阔,岩礁星罗棋布,岛屿众多,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特定的海洋环境使该海域极为适宜养殖河豚。目前全世界发现的100多种河豚中,我国农业农村部和食药监总局发文允许食用的仅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种。其中,红鳍东方鲀被誉为“河豚之王”,唐山正是其主产区。它的黑色胸斑前后散布着大小不一的黑色圆斑和条纹,呈虎纹状,花纹显著清晰,色泽鲜明,在日本和韩国又被称作“虎豚”。其肉质洁白、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颇高,素有“百鱼之首”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
20世纪80年代末,我市就开始探索红鳍东方鲀的全人工养殖。据2001年出版的《唐山市水产志》记载:“1988年,丰南市渤海水产增殖站开始引进试养,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唐海县、滦南县、乐亭县也已先后推广养殖,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关于河鲀的养殖历史在乐亭、滦南、唐海、丰南等地的县志中均有记载。
1992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率先突破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关,在唐山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红鳍东方鲀的池塘养殖及鲀虾混养推广示范工作并获得成功,获成鱼87.5吨,售价170元/公斤。1993年,由于海水养殖业受到对虾病害的困扰,池塘海水养殖、滩涂贝类增养殖效益锐减,调整海水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迫在眉睫。全人工获取红鳍东方鲀苗种,为河豚鱼与池塘对虾混养提供了发展契机。当年养殖面积达2089亩,获成鱼180吨,售价240元/公斤。自1994年后,大面积养殖河豚在唐山逐渐兴起,并且与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进行混养取得成功,每亩效益最高达2000元以上。
近年来, 唐山河鲀产业呈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之势,成为唐山特色水产品,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独特品质、特色,2019年,唐山河鲀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为我市海洋经济再添亮丽名片。
滦州花生:品质非凡 久负盛名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经典谜语,不知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而谜底“花生”,乃是人们生活中常见且备受欢迎的传统食物之一,被古人誉为“长生果”。
滦州花生惹人爱。资料片
滦州市(原滦县)地处滦河、沙河平原冲积扇的中轴地带,是我市百万亩花生产区的核心,也是全国和河北省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市拥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独特的地理、地质、生态环境和气候,孕育出优质的滦州花生(即滦县花生),是国家级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县。
据《滦县志》记载,花生于19世纪初引入滦县,推测在1810年—1840年之间。故滦州花生种植约有200年历史,规模栽培也有120多年之久。
滦州花生荚果多为蚕茧型、普通型,果皮白净,籽粒饱满、仁大皮薄、种皮粉色,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几年,该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 22 万亩,年产量达6.5万吨左右。
1986年,滦州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和花生米出口体系建设基地;1987年,滦州花生被农业部命名为名优特产品;1995年,农业部批准滦州为全国首批商品油料生产基地试点县;1996年,滦州被农业部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2001年,滦州花生获得中国农学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大擂台节目优秀创新奖;2002年,滦州花生在第六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优种交易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2002年,滦州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花生之乡”。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品种不断引进和更新以及花生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滦州花生的生产水平稳步提升。花生种植形成了普通和特色品种相结合的结构,为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清蟹田大米:稻蟹共生 米香盈仓
“吾乡之三沟,虽无桃花夹岸,美池桑竹,但有稻花似海,蒹葭苍苍,金鳞紫蟹,唾手可得,乃我辈心中之桃花源也。”这是我市丰南作家于东兴在回忆故乡的文章中所写。其中提到的“三沟”,即丰南区柳树瞿阝镇的三沟村,也是文清蟹田大米的产区之一。
收割蟹田稻。资料片
文清蟹田大米产区位于我市丰南区陡河下游,濒临渤海,涵盖柳树瞿阝镇的三沟村、柳东村、戟门村、富田农场(原丰南区国营农场)等地。据介绍,三沟村村南村北的老稻地开垦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当地属于海退之地,低洼盐碱,过去的旱田作物产量很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陡河两岸大规模开荒改造,开垦旱田、芦苇荡,形成了柳树瞿阝镇域到海边5万余亩水田。由于河道畅通,当地政府自上游水库购水、调水,充足保障水田用水,加之多年来不断改良水稻品种、总结种植管理经验,使得亩产成倍增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沟村等地开始试行稻蟹混养,多年来,当地农民不仅摸索出了“稻蟹共生混养”的种养模式,而且每个人都有一套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每年春季,农户在水田里放入河蟹蟹苗,让它们与秧苗共作、共生。秋后,成熟的稻田蟹被捕捞上市,到10月10日基本捕捞完成。这时把稻田里的水抽干,到10月下旬收割蟹田稻,两者收获时间互不耽搁。由于当地土壤中含盐量高,这里生产的蟹田大米外观呈清白色,油量光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人们夸赞,用文清蟹田大米做的米饭柔糯适中、香甜可口,如果做米粥稀饭,味道更佳。
西下营板栗:千年栗香 古韵悠长
盛夏时节,走进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只见公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栗林绵延不绝,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勃勃生机。在这片土地上,百年栗树屡见不鲜,需多人合抱方能围拢的“千年栗树王”已成为当地网红拍照打卡地。
栗树枝繁叶茂。资料片
西下营乡板栗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燕山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全乡共有林地4.9 万亩,其中板栗面积4万亩,年产板栗7200 吨左右。当地板栗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最早可追溯到燕国时期,明朝名将戚继光在西下营一带屯兵之际,曾组织兵士在荒山上栽种大量板栗以充军粮。新中国成立前,虽栗花飘香,但长城脚下的西下营却一片穷苦。新中国成立后,板栗种植发展迅速,技术不断革新。1978 年,西下营满族乡塔寺老栗农王占元板栗新式剪枝法荣获国家进步奖、省二等科技奖,并把技术推向了全国。
据介绍,西下营乡板栗种植条件优越。这里空气清新,河水清澈;位于北纬 38 度附近的燕山山脉,恰是栗子生长的黄金纬度线;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土壤富含各种矿物质,造就了板栗香甜的口感。
多年来,当地栗农默默守护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板栗农耕文化。他们秉持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种植板栗不破坏原生态,相信树下长草并不影响板栗生长,还能覆盖土壤、保湿保温。同时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保持板栗园的生态平衡,也保障了板栗的原汁原味。栗农们守望着这片土地,让板栗的生长过程融入自然的韵律,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守护着板栗的原始特性,传承着世代的农耕文化。
2019年,西下营板栗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板栗基地4万余亩,年产板栗7200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娘娘贡香白杏:贡杏殊佳 百年芬芳
在遵化市娘娘庄镇相古庄村山上的杏林里,一株雄壮挺拔的古杏树格外醒目。这棵杏树树龄已有200多年,树围达2.62米,经市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论证鉴定,这棵古杏树被认定为 “贡杏树王”。每年春天,“树王”上朵朵杏花迎风绽放,昭示着丰收的年景。据了解,在娘娘庄镇还有古杏树500多株,仍然生长旺盛、枝繁叶茂。
香白杏挂满枝头。资料片
遵化娘娘庄镇素有“长城脚下皇家园、畿东贡杏第一乡”的美誉,也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香白杏之乡”。香白杏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杏的一个品种,又名银白杏,是著名的鲜食杏品种。娘娘贡香白杏主要产地在遵化市娘娘庄镇,种植历史悠久,是该镇支柱性产业之一,种植总面积达4500多亩,年总产量在450万公斤左右,年产值1200多万元。《遵化县志》上记载:“香白杏为遵化地方特色品种,品质居国内鲜食杏之首。尤其是娘娘庄乡相古庄香白杏,不仅果形美观,风味更是独特,多次获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娘娘庄镇的香白杏被称为“娘娘贡”,来源于当地一个传说。据说明朝永乐年间娘娘庄曾出过一位娘娘,因进宫后想吃家乡的香白杏,整天闷闷不乐,朱棣皇帝知道后动用六百里加急,到娘娘庄取杏,娘娘和大臣们品尝后赞不绝口,皇上就此封香白杏为“娘娘贡”杏,遵化娘娘庄的香白杏也因此声名远扬。
近年来,遵化市不断加强特色产业优势,壮大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娘娘庄镇依托优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娘娘贡杏特色经济林果,在实现香白杏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果农增收致富。遵化市娘娘庄镇更被河北省命名为“香白杏之乡”。
黑沿子蟹田米:技术支撑 生态供养
在我市丰南区南部的沿海小镇——黑沿子镇的综合型稻渔综合种养试点田里,翠绿的稻苗与活泼的螃蟹共同演绎着一曲生命的交响乐。
稻渔综合种养。资料片
我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作为水稻种植区域之一的黑沿子镇,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独特的沿海文化。该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 1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00毫米。
黑沿子蟹田米产地位于该镇“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唐山市综合型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区域。该基地占地总面积2150亩,且成方连片,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1700亩,其中稻蟹混养面积1200亩,池塘精细化养殖500亩。基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了人工育秧、机械化插秧、测土配肥、无人机飞防施肥、物理除草除虫、科学灌溉、机械化收割等方式,实现生产全过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种植模式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种植基地将稻田、环沟、排水渠和养殖池塘串成整体生态链,进行稻蟹、稻虾、稻鱼混合养殖和池塘精细化养殖,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将数十年来一直无法耕种的盐碱荒滩变成了绿色健康的“米鱼仓”。 由于基地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来此驻足,在人与鸟儿共享的稻田里,形成了一幅幅壮观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