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10:41:1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远东漫画

天凉好个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过后,白天秋高气爽,夜晚月朗风清,所有的暑热都将被秋风化解。虽然这个时节仍处在“三伏”里,但总的天气趋势是一天比一天凉爽,昼夜的温差也会逐渐加大,如果再下几场雨,体感就会更加舒适,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立秋这个夏秋之交的重要节气,它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宫廷里有立秋时迎秋的习俗,立秋这天,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祈愿一个丰收的年景。在民间,也有一些庆祝丰收的活动,比如祭祀土地神以及保留至今的节气食俗“贴秋膘”、“啃秋”等。“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无论是哪种节俗,都表达了人们在秋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立秋了,经过一个酷暑的洗礼,秋天披着一身金黄,迈着殷实的脚步走来,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我们对于春夏的热爱与坚持,终于沉淀出了秋实的希望。在夏的尽头,随着立秋一起华丽转身,再次与美好重逢——抬头天蓝云白,俯首遍地金黄……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半个月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年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古人将各“候”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这是我们古人独有的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我们祖先的时间哲学,至今仍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候 凉风至

到了立秋节气,气温逐渐下降,此时的风有了丝丝凉意,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人们开始感觉到凉爽,天气呈现出转凉的趋势。

二候 白露降

立秋五天之后,虽然白天仍然比较炎热,但夜晚的温度开始有所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后凝结成微小的露珠,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中,形成一层薄雾,清晨时大地上会出现白茫茫的雾气。

三候 寒蝉鸣

寒蝉,是一种秋天感阴而鸣的蝉,因其在夏末秋初天气转凉时鸣叫,故被称为寒蝉。寒蝉开始鸣叫标志着秋天到来了。

与节气相关的各种民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立秋节气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贴秋膘”、“啃秋”等。

贴秋膘

这一习俗源于古人朴素的养生理念。夏季气温高,人体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季需要调整饮食,尽快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立秋这天,人们便吃些肉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肉贴膘”,从而达到调养身体、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啃秋

在立秋当天吃西瓜被称为啃秋,广义的啃秋不仅指吃西瓜,立秋日,人们啃食时令水果、山芋、玉米棒子等,都叫啃秋。一个“啃”字凸显了这一习俗的特色和仪式感,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它“啃”出了人们迎接秋天、期盼丰收的喜悦。

作者简介:

韦远东,国家一级艺术创意设计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开办微信公众号《远东漫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时代正能量。代表作《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一起向未来》、《“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减肥是个高大上的事》等。

微信公众号:yuandongmanhua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