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07:31:3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唐山着力构建“4+4+N”现代化产业体系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刘一格)今年初,广东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在清远开始运营,一列列外观独特的“唐山造”磁悬浮列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作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中车唐山公司在车辆外形和内饰上的贴心设计,让“唐山造”列车更有卖点、更具市场竞争力——出口至阿根廷的新能源轻轨列车,车辆线条和配色与当地乌马瓦卡“瑰宝峡谷”的自然地貌相得益彰,车厢超广角观景窗设计,让乘客有更好的赏景体验。

从车辆结构、功能配置、旅客界面、造型设计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自主开发,中车唐山公司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全谱系的车辆产品布局,不断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

“瞄准高端、定位高端、发力高端”,2023年10月,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在乐亭经济开发区投产,其产品厚度仅0.3—2.3毫米,最高强度达980兆帕。在项目投产前,就已经有高端汽车厂家抛来“橄榄枝”,表达合作意愿。这也成为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标志。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紧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战新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4+4+N”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信息智能4条成长性产业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空天开发等N条前瞻性产业链),推动工业老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

精品钢铁等四大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一季度,全市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绿色建材4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655.8亿元、同比增长11.7%;1-5月份,4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2%。

钢铁产业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从“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全力推动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种类,初步形成了“高、中、普”金字塔形产品结构。目前,已建成主副行业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钢铁产业体系,钢铁及周边产业营业收入稳定在万亿元以上。今年1-5月,钢铁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9.4%。

目前,我市正围绕万亿级产业目标,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深入开展“争B创A”行动,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增加到19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逐渐壮大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细分领域产业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较强基础和发展实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其中,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动力储能电池、智能印刷机械等产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特色和亮点,培育了中车唐山公司、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唐山开元、百川智能、唐山国轩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唐山松下焊接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焊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

目前,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今年1至5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7%。

化工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正在全力构建以煤化工为主,盐化、煤化、石化“三化一体”发展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今年1至5月,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2%。

建材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创造了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史上的多项第一,是我市重要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以水泥及水泥制品、卫生陶瓷为主导,耐火材料、防水材料和平板玻璃制造为支撑的较为完备的建材产业体系,是我国三大卫生陶瓷基地之一,也是京津两市的主要水泥供应地。

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光伏发电领域,充分发挥北部荒山荒坡、南部沿海滩涂等资源优势,有序发展集中式地面电站,积极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风电领域,我市具有海上风能资源优势,正在优化海上风电开发布局,谋划海上风电产业项目。氢能领域,建立了以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制氢体系,已建成制氢厂3座。储能领域,积极引进宁德时代、奇点新能源等储能装备制造企业,拟在车用动力电池组装、储能系统集成、废旧电池拆解、换电站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投资建设合作。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风光水火储氢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格局。

据了解,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我市出现了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唐山方舟实业有限公司、国芯晶源、汇中仪表、海泰新能等一批知名企业,成为我市“4+4+N”产业体系的新兴力量,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穆俊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