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对年幼的自己提出的要求。眼下,近两个月的悠长暑假即将结束,按理说孩子们应该玩得尽兴了,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也会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开学焦虑正在困扰着各年龄段的一部分孩子,他们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甚至厌学,让家长担心,倍感焦灼。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两位心理咨询师,她们用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家庭治疗经验,帮助家长和孩子调整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开学季。
开学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不能每天跟小伙伴玩到晚上八点了!”“爸爸妈妈又要不停催我起床、吃饭、睡觉。”“马上升入六年级,我肯定更忙了。”8月过半,在采访过程中,几名小学生表示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并列举了开学给他们带来的种种“苦恼”。
什么是开学焦虑症?开学焦虑症也叫开学综合征,是一种非器质性心理问题,主要发生于临近开学前和开学后两周内,表现为精力不集中、害怕上学;情绪低落、焦躁、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睡不好觉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所以当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还需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家长:不要传递焦虑,而是以爱滋养孩子
我市资深心理咨询师、4D心学创始人东方凝茹认为,孩子(不同年龄)的焦虑和成年人的焦虑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成年人的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担忧,是因为害怕主、客观不确定因素,而导致达不到自己预想、预期的要求而产生的。而孩子们年龄尚小,对未来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他们自身产生的焦虑相对简单,且停留时间不长,比如上学要按时起床、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等。现实中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多的焦虑常常来自家长的传递,家长把自己对孩子的担忧和焦虑,无意识中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背负压力,这是许多家长应该反思的事情。
东方凝茹告诉记者,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爱的陪伴。现实中,许多家长常常以物质奖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但孩子成长中爱的缺失并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缺乏情感的互动与精神上的滋养。家长们工作都很忙碌,但还是建议家长尽可能抽时间陪陪孩子,不需要时时陪在身边,真正的陪伴一定是情感互动下的高品质、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有良好表现,请给他或她一个赞许、鼓励的眼神或欣赏的微笑;对于敏感内向不太自信的孩子,尝试身体上的接触,去抱抱孩子、摸摸头或脑门等部位,这些都是无声的爱的“语言”,可以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呵护和爱的慰藉。
东方凝茹认为,这些问题与解决路径,从本质上还是归于心理学理论中“母婴”关系的“依恋与分离焦虑”的生命课题,值得提醒的是:这些成长课题是随时间“次第”发生的。所以,对于低龄学生,建议在13岁之前,多给予爱与陪伴,不仅可以从表象上削减孩子的焦虑情绪,从深度心理层面,解决的是孩子被忽视、不被认同下的“低自我认同感”,解决的是与养育者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内的隔代亲人的情感依恋与分离焦虑的内在混乱。
家长该怎样帮孩子度过开学前的阶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帮助孩子尽快调整步调,进入规律的生活状态。鼓励孩子保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让生活更有力量,还可以通过收拾文具用品、购置书籍等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与孩子一起总结假期,收心迎开学。引导孩子对假期生活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反思,还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回忆暑假度过的美好时光,比如读了几本书,去了哪些地方,遇到什么有趣的人和事,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等等;想想这个暑假有哪些遗憾,比如有哪些假期计划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假期进行总结复盘,孩子才不会糊里糊涂地匆匆结束假期,又匆匆进入新学期,孩子是带着思考向前走的。
家长多积极的鼓励,引导孩子驱散消极情绪。许多孩子焦虑开学,是担心自己玩了一个假期,回到学校后可能跟不上,家长此时千万不要抱怨与说教,而是多找找孩子在假期里的成长点、闪光点,多赞美和鼓励孩子,使孩子明白,新学期就是新起点,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学期当中,就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进步。
制订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一些孩子畏惧上学,很大程度上是对上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和坚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开学前,家长可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新学期的新目标,多听听孩子的看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哪些新想法、新做法?家长也可以制订出自己的目标,与孩子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孩子:唤起内驱力 鼓励自我管理
心理咨询师程虹认为,尽管孩子们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其实他们对新学期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他们会想“新学期我要怎么做?”“用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更高年级?”等问题,也充满了信心。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进入学校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慢慢吃力,学不进去,或者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孩子会陷入到新的恐慌、焦虑当中,进而怀疑自己能不能如同之前期待的那样做好每件事?导致无助、焦虑、失望的情绪混杂在一起。所以,要逐渐唤起孩子的内驱力,从小事开始鼓励他们自我管理。
以上学按时起床为例,家长三番五次地叫孩子起床与定闹钟帮助起床是有很大区别的。被叫起床感觉像被命令、被侵犯,家长何不把这项任务交给闹钟,而且闹钟不能是家长定,要让孩子定闹钟,通过这些举动调动孩子内在的动力。
对于学习,孩子同样要主动调整,做到温故知新。开学前仔细核查暑假作业,看看是否都已完成,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可以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温习上学期的知识点,并适当预习新课程,以实现更好的知识衔接,避免开学后的手忙脚乱。
制订新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包括学习目标、个性发展、兴趣特长、人际关系等内容。目标要详细清晰、难度适中、可测量、易落实,不要好高骛远。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保持学习的动力,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邀请家长帮助自己,对计划进行调整或监督。
觉察情绪,调整心态。孩子们要了解,假期过后,从休息放松模式切换到校园学习模式,会产生烦躁、抵触,或者兴奋、期待等情绪,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当这些情绪来临时,可以尝试通过喜欢的方式,比如倾诉、唱歌、绘画、书写、运动等,将情绪表达或者呈现出来。
如果负面情绪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整。比如“开学也挺好,终于可以不摆烂了。”“开学后,说不定还有很多新鲜事呢!”等等。然后坚定地告诉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很多次的开学,而每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都能成功适应,这次也不会例外。
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