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媛媛 通讯员 张晓伟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搭建承接首都医疗服务功能疏解转移载体和平台,以引入京津优质资源为目标,通过合作建院、合作建科、人才引进培育等形式,全面提升唐山市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2022年以来,依托唐山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京津唐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唐山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京津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 优化硬件支撑
为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蓄势赋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抢抓国家支持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的政策机遇,累计投资54亿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谋划推进了市工人医院新院区、市中医医院迁建、市第二医院新建骨科大楼、市中心血站迁建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全面夯实承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硬件基础。
■ 强化对接合作
京津唐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全市二、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医联体、学科共建、专科联盟等方式开展合作。目前,3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130项,对接38个北京机构和17个天津机构;合作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12个,省部级科研项目6个。
2023年1月5日,市委书记武卫东带队赴北京大学开展合作洽谈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市工人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建“学科区域协作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唐山市工人医院临床专科(学科)给予全面指导帮扶,重点打造血液科等5个学科中心,实现诊疗管理同质化发展。此外,市工人医院还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共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专业共派专家来唐出诊770人次,手术140余人次,查房300余次。 由此,市第二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敖英芳教授、刘忠军教授签约合作,成立“唐山市骨科运动康复医学高质量创新发展中心”。市人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合作,成立“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唐山分中心”;与北京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步开展远程会诊和专科合作。市妇幼保健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签约,成立“唐山市妇产医学高质量发展中心”,开展妇产科学科共建,提升在妇产科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订学科建设帮扶协议。县区层面,11个县区医院与京津12个医疗机构开展25项学科共建合作。今年以来,遵化市人民医院、乐亭县医院等县级医院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签订合作协议8个,通过远程医疗、医联体、学科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
建立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目前,全市共有92家医疗机构可依托市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远程会诊,其中市中心区三级公立医院8家,县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33家、妇幼保健院12家、乡镇卫生院27家,非公立二级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2家。今年1至6月份全市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809例。
以人为本强技提质。发挥唐山市“凤凰英才”3.0、4.0、5.0政策优势,全面落实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战略,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已完成签约引进医疗专业毕业生1036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02人。上半年,京津医疗机构已派驻专家来唐394名,开展门诊诊疗11034人次,专家指导手术2763例,业务查房6380人次。
■ 拓宽政策渠道
三地百姓共享医疗协同发展成果
放宽京津执业医师来唐注册工作。2023年5月我市出台《关于放宽京津执业医师护士来唐注册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符合放宽注册条件的京津执业医师,视同自动获得我市的执业地点,为吸引京津两地优秀医疗人才来唐工作提供便利。
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备案。自2023年4月1日起,我市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备案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参保人员到京津就医,实行“同级别同比例”待遇政策。直接结算范围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个人账户,京津冀异地就医待遇政策持续优化提升。
推进与京津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质量共享工作。目前,我市65家医院与京津357家医院(北京284家,天津73家)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检验项目达43项;92家医院与京津137家医院(北京81家,天津56家)实现医学影像质量共享,已覆盖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