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曹瑞云)记者从8月20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年来,我市以重点承接平台为支撑,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承接有力有序
我市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抢抓机遇,着力加强与京津交流合作,在产业承接方面,已形成强大的投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京津项目落地。
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共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926项,总投资597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45亿元。华润二期、中铁十六局高端装备制造、首钢智新、巴威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投产,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完成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重点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做优做精高新区京唐智慧港、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等特色承载平台,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高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与北京合作设立了曹妃甸产业发展基金和曹妃甸建设投资公司,华电重型装备制造、中国五矿矿石混配、北京鑫华源智能停车产业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10年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实施京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1个,完成投资1874亿元。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进展顺利,河北省和天津市、唐山市和天津宁河区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170个,完成投资546亿元。
各县区特色产业平台亮点纷呈,对承接项目优先配置土地、环境容量、能耗煤耗等要素指标,做到“应保尽保”。滦南大健康产业园获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异地监管”政策;高新区京唐智慧港加快建设,微探科技光电智能研发项目、国华科技高端离心震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
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京唐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唐山正式融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唐曹铁路开通曹妃甸至北京动车,水曹铁路全线贯通,唐廊高速、京秦高速二期通车,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418公里,铁路网密度1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15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6.23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三纵四横五支线”网络布局。
唐山港积极拓展航线运营,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津唐港口协作,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42亿吨,同比增长9.53%,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唐山机场加快建设,机场保障能力从50万人次提升到100万人次,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支线机场。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持续推进
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东部传输通道城市,我市主动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严格落实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十四五”期间(2021-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24%,提前完成省达目标任务。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氮氧化物和VOCs协同控制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峰值,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8,在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较去年同期提升29个位次;PM2.5浓度42微克/立方米、下降6.67%;优良天数比例67.5%、增加1.3个百分点。
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一体化治理,全域消除了劣五类水体,纳入国家和河北省考核的断面全部达标。重点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实施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统筹推进污染减排、降低碳排,加快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成功举办“协同‘绿’动 ‘碳’索未来”首届京津冀绿色发展大会。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步伐加快
我市与京津在科技、招商、人才等领域对接合作不断深化。今年以来共备案“唐山市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项目”42个,达到了18个县区全覆盖,涉及钢铁、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效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促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工作,2018年至今,对接引进京津地区科技成果(项目)281项。持续发力加快人才强市建设。2020年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宝坻区联合起草《“通宝唐”人才一体化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积极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今年5月,推出凤凰英才政策5.0版本,并制定完善若干配套措施,形成了人才政策竞争比较优势。每年定期编发《唐山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开展招聘对接,促进京津人才来唐发展。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领域,积极吸引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开展跨区域合作。截至目前,全市正在推进的京津教育协同签约项目累计达到409个,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
医疗卫生保障领域,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我市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同时,依托医联体建设,完善与京津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转诊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政务服务领域,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动对接,与天津市宁河区、蓟州区、宝坻区、河东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集中签订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明确对企业登记注册、医师执业注册、民非登记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9项服务事项推行“跨省通办”。通过预约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材料互认、免费邮寄、帮办代办等方式,便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文化旅游领域,深耕“唐山周末”品牌,积极开展旅游景区业态提升专项行动,培育出唐山宴、河头老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助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与京津13个地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京津冀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满足三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砥砺前行 协同发展谋新篇
今年下半年,我市将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以重点平台建设为支撑,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围绕打造产业协作高地,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年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200个以上。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目标,提速交通一体化步伐。全面融入“两网两群”,持续推动京唐城际—唐曹铁路客运直通线、环渤海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唐秦、唐津高速建设,加快形成京津唐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物流圈。
以生态唐山建设为抓手,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围绕构造绿色生态屏障,推进区域协同治污,健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加强联动执法,抓好跨地区、跨流域交界区域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围绕推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继续开展京津地区科技招商工作。继续推进“京东黄金走廊”通宝唐三地科技合作,推进技术与人才广泛深度交流。
以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为契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大与京津高校沟通对接力度,积极争取京津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吸引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与我市开展合作。医疗卫生领域,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积极搭建承接首都医疗服务功能疏解转移载体和平台,推进市直三级公立医院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文化旅游领域,与京津共同推进旅游发展共同体建设,挖掘唐山文旅资源,打造精品线路,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