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政协将民建唐山市委提交的《关于“努力把唐山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建议》确定为“1号提案”。为高质量推动“1号提案”办理落实,市政协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做好“1号提案”协商督办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认识上高站位、标准上高规格、落实上高质量,确保“1号提案”办理取得扎实成效。7月份,市政协成立9个协商督办组,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对全市18个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和10个市直部门开展了上半年集中协商督办。协商督办组采取线上调研、书面汇报、数据核实等方式,全面摸清我市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进展情况,总结成绩经验,挖掘典型案例,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现将协商督办中发现的市直部门和部分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的典型经验做法摘要予以发表。
市工信局
加速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不断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围绕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市工信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始终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坚定发展目标,政策保障体系加速构建。紧紧围绕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这一战略目标,制发了《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规划》《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文件,为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提供政策依据和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调旧育新,聚焦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实力稳步提升。深化工业强企“1+1+N”行动,系统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轨道交通装备、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最大产业基地,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总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21.6%和27.5%,均居全省第一位,唐山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补齐发展短板,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共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工业设计中心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62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9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与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共组织路演活动106场次,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139个,发布技术成果900余项,达成合作意向120项。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筑牢关键底座,“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成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6个,覆盖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全市上云企业累计达到10110家,全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4.5%,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点亮发展底色,绿色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全流程绿色生产模式,不断推进工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国家绿色工厂达到59家、省级“无废企业”21家,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准入公告企业28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加速。
六是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积极扩宽招商渠道,加强开放对接,德国GP公司表面处理装备制造、普锐特公司机器人测试工厂等一批项目正在重点推进。截至目前,建立招商渠道244个,组织参与招商活动84次,在谈项目26个,签约项目5个。
遵化市
补短板 锻长板 奋力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
近年来,遵化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补短板、锻长板,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头部企业培育、创新驱动引领工程,奋力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1—6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
一、聚焦强链延链,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工程,助推产业升级。一是提质升级钢铁产业。大力推动钢铁产业向“特、精、深”方向发展,实施了港陆钢铁产能置换装备提升项目,1500立方米高炉、180吨转炉现已投产运营。二是提速壮大特色产业。编制了矿山机械和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实施了美客多中央厨房预制菜生产线扩建、山工智能化高精度数控专用设备生产基地等15个延链项目。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了诚联恺达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巨视机械AI智能板栗加工及分选设备生产等项目,“战新”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二、聚焦链主引领,实施头部企业培育工程,提升整体实力。一是培育发展百强龙头企业。在传统产业分行业培育领军企业,在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市有专精特新企业36家、“小巨人”企业2家。三是培育发展“小升规”企业。围绕企业技术改造,精准帮扶企业升规纳统,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76家。
三、聚焦数智赋能,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工程,增强发展动能。一是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科研成果转化难、科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有工业企业研发机构82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二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主体培育工作,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三是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目前已建成数字化车间5个,培育“三品”示范企业5家。
丰南区
拧紧转型升级“加速器”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丰南区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持续转换新旧动能,围绕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一、聚焦创新驱动,激活新动力。通过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赋能等方式,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目前拥有惠米智能、华能风电、中利石油等培育库企业23家。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科技综合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成立各地高交会和“科技成果直通车”对接会平台,提升创新平台辐射力。目前,拥有惠达卫浴、梦牌瓷业等国家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家,贺祥智能、信达科创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
二、聚焦“智造”延链,打造新底座。初步形成以精品钢铁、新型建材、精品陶瓷、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锂电新材料、人工智能、精细化工、健康食品为特色,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为新兴的“4+4+N”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工业投资和科技投资增速分别为152%和149%,均居全市前列。注重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主力军”作用,协同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培育瑞丰钢铁等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个,拥有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1个。围绕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今年以来,实施计划总投资18.9亿元的“战新”项目13个,居全市第一。
三、聚焦数字赋能,拓展新路径。不断加大“智改数转”力度,推动纵横钢铁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等3个场景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全市领先;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家。根据区内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引导培育航天万源、圣云智能等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企业,搭建海森电子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基础平台等行业级物联网平台。全丰薄板MES(制造执行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6家企业7个项目获评省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滦南县
创新驱动 双招双引 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滦南县坚持创新引领,狠抓招商引资,全力招才引智,着力打造优质创新生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经济质效。
一是高新产业蓬勃发展。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1家,今年以来新引进科技成果4项。组织燕南制锹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推荐广千门窗等3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蒙牛乳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可迈福建材等8家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24年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57家。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顺浩环保、华纤科技、华北理工大学合作完成的“超细陶瓷纤维及其制品的开发与应用”获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实现零突破;丰田五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县职教中心合作完成的“甘蔗刀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成果科学性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嘴东园区发展纳入曹妃甸自贸区联动示范区重大机遇,聚焦循环经济、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九大产业,充分发挥滦南驻北京、天津商会和12个企业招商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落实全流程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做到专人负责、全程盯办。今年以来,共洽谈招商项目103个,签约项目22个,其中传统产业项目17个,战略新兴项目5个,签约“战新”项目占签约项目比重22.7%,投资额42.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投资额39.89亿元,新注册企业净增302家。同时,促成县国控集团与楷烽跨境就我县钢锹“C端销售”达成合作意向,截至今年5月,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6.45亿元。
三是优质人才加速聚集。全面落实凤凰英才政策5.0和“滦南八条”,研究制定了《2024年度“揽英才 创未来”滦南县万企进千校招聘活动实施方案》,成功举办了2024年“揽英才 创未来”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千方百计吸引更多毕业生来滦、留滦工作。截至目前,已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13家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今年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同比增长18%;高校毕业生6135名,同比增长11%。
乐亭县
抢抓发展机遇 推动建筑支护产业从“零”到“全国第一”
近年来,乐亭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通过集群化招引、园区化培育、品牌化发展,逐步打造全国最大的建筑支护产业生产基地、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建筑用盘扣脚手架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模板脚手架之乡”称号。
一是聚焦园区基础,精准定位发展方向。2015年底,乐亭县在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先后引进了华北易安德、中匠华湄、华北康港3家京企,由此拉开了打造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园的序幕。经过8年多的发展,目前该产业园已入驻建筑支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7家,202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23.54亿元,其中仅盘扣脚手架、钢结构等主导产品的总产量就占到全国的40%以上,达到行业第一。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在招商地域上,由“普遍撒网”向重点聚焦转变,精准确定了深耕北京、突出江浙的招商思路。在招商模式上,由政府主导向政企联动转变,在3家企业设立企业招商中心,坚持用“头雁”快速扩规模、大发展的鲜活范例,推动以商招商。在招商媒介上,由单一人脉向行业协会组织转变,与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专题招商活动5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夯实协同发展基础。2022年成立乐亭县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协会,2023年县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又出台了《支持乐亭建筑支护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打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上游河钢乐钢、国堂钢铁等金属原材料企业,中游管仲管业、双杨金属等卷管、铸件、配件加工企业,下游裕宁实业、宝诺实业等镀锌企业,以及远大物流、中港物流等运输企业为主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该集群获评“河北省安全应急特色产业集群”,5家企业先后荣获“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项目”,8家企业纳入乐亭县建筑支护产业引领型企业名录。
四是加快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由乐亭县数据科技和工信部门牵头,坚持项目引领,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南开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共建了多个精密加工及智能控制研发平台,为建筑支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大力开展“科技+工业”场景创建工作,将13家建筑支护企业纳入了“科技+工业”应用场景储备库。目前,集群内共培育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项,2023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亿余元。
曹妃甸区
倾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支撑区
曹妃甸区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抓手,全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支撑区。1—6月份,完成工业投资153.4亿元、技改投资84.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8.5亿元、增长10.4%,总量全市第二。
一是强供给,优环境。出台《曹妃甸区工业强企“1+1+N”实施方案》,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高效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科创引导基金作用,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上半年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30.08亿元,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2次、服务企业200余家;推进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运行,上半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770家。
二是促转型,强支撑。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升级,实施强链延链补链项目70个、总投资409.8亿元;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6个、协议投资272.87亿元,实施续建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1214.1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123个、总投资788.5亿元,完工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125.4亿元,总投资1857.5亿元的80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37个、完工10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开、完工数量和完成投资量居全市首位;全面落实“凤凰英才”新政,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46人,引进高校毕业生12496人,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6108人次。
三是智赋能,增活力。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战略,“工业互联网平台+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名单,累计建成5G基站934座,上云企业达到784家,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0余项;支持重点行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上半年引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京津研发、曹妃甸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四是降能耗,书底色。加快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级,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荣获省绿色工厂称号;推进重点企业“创B争A”,目前全区A级以上企业8家、B级以上及绩效引领企业达到34家;推动海水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捕捉等绿色产业发展,加快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目前曹妃甸区工业固废年产生量近2000万吨,利用率超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