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07:30:3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滦南: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金鹏)记者从8月28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滦南县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聚焦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不断完善循环型工业化、农业化、社会化体系,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文明城提名城市,目前“洁净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核,绿色建筑新建比达100%,县域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聚集工业布局转变,引领低碳循环经济率先突破。突出顶层设计、示范引领、整体统筹,推进工业绿色升级、构建绿色供应链。打造循环经济尖兵企业。加快电力、焦化、造纸等行业绿色改造,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县域煤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完成万浦热电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确保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围绕马城矿业经济循环利用加工,引进马城新材料装配式绿色建筑示范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干选尾矿650万吨。围绕废旧汽车拆解、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培育滦南鼎业“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大力支持金利海、玖龙纸业、华纤科技等公司发展,金利海公司每年生产清洁可再生液体燃料生物柴油16万吨、年可处理餐厨废弃油脂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4万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评河北省首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填补了生物柴油行业标准空白;玖龙纸业公司变“废纸”为“环保用纸”,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产值32亿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处置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废,能源消耗低于国家标准31.9%,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华纤科技以粉煤灰、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材,生产高端防火节能产品新型陶瓷棉,降碳效果较其他保温材料提升2倍以上,自主研发“使用固废生产超细陶瓷纤维棉保温材料生产设备”等项目,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6项,主编企业标准24项,被住建部认定为“适宜性保温技术及产品研究”参加单位、“绿色宜居农房建造技术体系”示范单位。打造综合能源示范基地。一体推进光伏、风能、地热、氢能发展,积极引入关联能源研发、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建设嘴东开发区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构建氢能制充、新能源充换电等产业链。2023年以来,启动实施中电智慧集中式光伏发电、中石油分布式自发自用光伏发电、东方焦化焦炉煤气制氢等一批清洁能源利用项目,初步形成综合能源产业集群,持续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打造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立足水资源大整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依托全域治水清水润城项目,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东黄坨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南堡镇镇区污水处理厂),构建产业和城市废水交换利用体系。在马城园区内新建1座净水厂,充分利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为地下水压采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全域推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造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变绿色生态为绿色效益。培育生态经营主体。全域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模式,壮大一批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生态农业主体200余家。建设滦南富瑞慈粪污处理中心项目,年处理畜禽粪污100万吨、产沼气2358万m^3、沼气发电5187.6万度;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100余家,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强化绿色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交流合作,在县域大力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模式,设立1.2万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使用减少30%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76143亩、全生物降解地膜6920亩。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项目,亩均节水60立方米以上。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扩大秸秆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姚王庄镇(青河沿甘蓝)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海都海洋牧场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仅此1家,国家地标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深入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三年累计建成示范区30万亩,沼肥及粪肥还田30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形成“养殖—制肥—还田”全链条。开发绿色生态资源。挖掘乡村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方面功能和资源,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嘴东湿地生态修复,建设湿地旅游公园。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公司平台作用,打造东黄坨旅游小镇、坨里镇热带水果采摘、胡各庄镇养老小食堂等特色品牌,加快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

聚焦生活方式转变,打造绿色循环“无废之城”。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管理精细到位、机制科学长效为目标,高水准建设“无废城市”,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共建洁净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封场工程,精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县物业小区全部配备四分类垃圾投放点,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县日平均垃圾处理量350吨左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深入开展固废危废专项排查整治,加强重点企业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各类固废危废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能源革命,共享绿色交通。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实施充电桩进社区、进公园、进机关,新建充电桩1614座、新建加气站6个。发展绿色公交,争取地方政府专项资金2600万元,用于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项目,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22辆,新建公交站牌487个,实现全县16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践行环保理念,共创低碳生活。深入3.53万居民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城区12所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1个,通过骑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理念,连续3年在东黄坨镇举办乡村骑行大赛。开展洁城行动,建立环卫“作业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长效机制,采用“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水洗机扫”联合作业模式,“洁净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核。

编辑: 江蕾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