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18:28:5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政协

《谁不说咱唐山好》丨优秀作品(十二)

谁不说咱唐山好

好山好水好地方

城市蓬勃人向上

水墨丹青诗韵长

... ... ...

在各县(市、区)政协和全市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下,截止到7月底,唐山市政协已征集“谁不说咱唐山好”书画、摄影、文学作品近500篇(幅)。这些作品,应时代而著、为唐山而歌,笔端蕴秀、饱蘸深情,辉映着伟大时代的磅礴力量,展现了英雄唐山的破浪远航。从8月6日起,唐山市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设《谁不说咱唐山好》专栏,每周二、四陆续刊发优秀作品,欢迎大家关注、阅览、转发,共同传播唐山正能量、展示唐山新形象。

▼文学作品▼

爱在唐山

刘雅芹

从圆圆的地图仪上看唐山
仅仅米粒大小的地方
但唐山钢铁挺起了世界钢铁看唐山的脊梁

从浩瀚海洋中看唐山
只是渤海湾的小小一隅
但唐山港却连通了世界五大洲四大洋

从万里高空俯瞰唐山
巍峨的群山松峦叠翠
群山下孕育了百年大矿-开滦矿、迁安矿

...

我爱唐山
这里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
这里是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第一列火车,第一袋水泥
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
静静书写着唐山的百年芳华

我爱唐山

爱唐山人杰地灵的文化
这里有中国革命播火者-李大钊

以一抹青春之红

点燃了中国革命理想与希望的时代画卷

我爱唐山

爱唐山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

纯纯的冀东文艺三枝花

我爱唐山

爱唐山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

爱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爱唐山“三条驴腿办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

爱沙石峪人民“当代愚公精神”
更爱唐山人民百折不挠、战天斗地的抗震精神。

荷韵竹馨大钊馆

耿湘春

一个飘着细雨的夏日,我撑一把花伞,独行到李大钊纪念馆,雨中的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典雅。纪念馆门前,停着好几辆外地的大巴,主楼前,有一群穿迷彩服的年轻人在整理队列,雨,阻挡不住人们参观纪念馆的热情。

顺着荷香,我走到荷花池旁,静坐在晨钟亭中,看那绵绵密密的雨落在荷塘中,仿佛天与地之间竖起了一座巨大的竖琴,嘈嘈杂杂的声音,让人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雨落在荷叶上,凝聚成一个个透明晶亮的雨珠,聚在荷叶中央,颤颤而动,慢慢地从荷叶上滚落下来,又落在旁边的荷叶上或者荷花上,就好像醇绵美酒,让人忍不住想啜入口中,一品雨的香,荷的香。

那一张张随风轻轻摇动的荷叶,像极了碧玉的杯盏,托了晶亮的珍珠;托了粉色的荷花;托了弯弯的拱桥;托了碑林的曲径通幽;托了碑亭中李大钊静坐的身影;托了刻在碑亭前的对联“翠柏澄湖竹风松韵涵先贤巍然正气,金階玉柱圣地丰碑展英烈不朽功勋”。

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在风中在雨中,一朵有一朵的风采,一朵有一朵的别致,无论风无论雨,她们傲然挺立着身姿,绽放着满堂荷香。那些似开未开的荷花,粉白相间的花瓣,欲放未放,欲红未红,好似娇憨的少女,欲语还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耳畔忽然传来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李大钊纪念馆是革命教育基地,是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坐着亭子上,仰望主楼,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年轻人在雨中举着右拳,在庄严的宣誓,那一声声充满青春活力的誓言,在大钊馆的上空回荡着,让人不由得想起伟人的名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绵绵细雨中,铿将有力的誓言中,那一朵朵莲蓬,隐在荷叶间,隐在荷花丛,成熟也是一种美,美到极致便是不事张扬的内敛,和淡看世事的安然,忽然便想起李大钊英勇就义时,也是那么的坦然与从容。

雨中的荷花池畔,只有三三两两的撑伞人,但是,荷花并不孤单,荷花池旁是一片青青的翠竹,一根根翠竹,挺拔秀丽,身姿修长,在雨中俏然挺立,潇洒逸然。竹叶上,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雨珠,绿莹莹,就像晶莹剔透的翡翠滴露,映了荷花的笑靥,映了荷叶的俏皮。

竹子在人们眼中是品行高洁的植物,象征着节气、毅力、品德和操守。《养竹记》中有"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意思是说,根稳固,意志坚定不移。节坚定,不论平顺危险,始终如一。荷花池畔这片竹林,寄托了后人对先烈质朴谦和的人格风范,高尚节操的缅怀敬仰之情。

一只白色的大鸟儿忽然从竹林中飞出,冲破细细密密的雨帘,落在荷花池中,戏水玩乐,让雨中寂静的荷塘,忽然间便活泼生动起来。粉的花,绿的叶,白的鸟,一花一叶一只鸟,试问世间有谁能画出这么美丽的荷塘戏鸟图。

李商隐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在雨中听得是残荷,有着隐隐的伤感。而我在雨中看到的是荷的灵动,听到的是荷在雨中的吟唱,干净而纯粹,最原始的音韵,随意而自然的跳动着,让荷有的安静如处子,有的却意态飞扬傲气如虹。所以,我还是喜欢南朝民歌《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静静地站在晨钟亭下,望着雨中荷塘,凝眸的瞬间,不远处有一朵绽放的荷花,倒影映在碧绿的水中,在雨中依旧是那样的清晰明艳,和青青翠竹遥遥相对,和我两两相望……

老家的味道

董虎艇

不知不觉,已年过半百,恋旧情结与日俱增。近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节假日、双休日,没事儿就爱往老家跑。因为,那里有埋在心底的浓浓的乡情,也有忘不掉的小时候的家常味道。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又去了村上的二叔家。二叔比我大两岁,二婶子是我小学同学。虽说,我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但这些年相处得不比直系亲属差。疫情原因,好久没回老家看他们了,自然也好久没品尝过二婶子的厨艺了。

二叔二婶都是厚道人,是村子里出了名儿的热心肠儿。听说我要来,二叔老早就做了准备。每次来,第一道菜,肯定是铁锅炖大鱼,雷打不动。鱼,是二叔大早起特意从河里用网捕捞上来的野生鱼。辣椒、大葱、香菜都是自家院儿里种的。酸酱前些日子才做好,这是炖鱼的灵魂。 

二婶子性格开朗,心灵手巧,是做农家饭的一把好手儿。只见她麻利地在轧水井前把鱼里外收拾干净,起锅烧油,“滋啦”一声,把鱼两面儿一煎,再把提前备好的辅料、调料依次下锅,加水,倒入啤酒,然后,添把劈柴,把大火烧得旺旺的,转身就进厨房开始忙活别的菜去了。听着大铁锅里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我的肚子也不争气地跟着咕噜咕噜叫起来。

蒸馒头的面粉,是二叔用自家种的小麦磨成的。发面,二婶子从不用现成的酵母粉,而是用自家常备的面肥。我小时候,妈妈蒸馒头都是用这。馒头也是在大锅上蒸,这样蒸出的馒头个儿大喧腾松软,看着就过瘾。我跟二叔聊天的功夫,二婶子凭经验说了声,“熟了,揭锅!”随着锅盖的掀起,霎时,一股天然的面香味儿飘了过来,我贪婪地用鼻子吸着。久违了!这才是妈妈的味道。

菜,渐次端上了桌。凉菜,有二叔从镇上买回来的小驴儿肉、驴套肠、皮皮虾,还有黑沿子的泥滩麻蚶子;热菜,是小葱儿炒柴鸡蛋,尖椒炒肥肠,最后,又用猪肉、豆腐、白菜、西红柿、粉条儿炖了一个我最爱吃的大烩菜。

二叔说:“一会儿,让你二婶子给你做盆儿手擀面!”

我也不含蓄,直接提“诉求”,“二叔,今儿个天热,晚上,咱们吃过水大米粥吧!”

“这还不简单?!家里有腌的咸鸭蛋,呆会儿再让你二婶子切盘儿大缸里的红咸菜。”

和二叔二婶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农家饭,聊着村里的新鲜事儿,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兵前的那段旧时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光勿勿,岁月无情,可,又有什么能抵得过乡音乡语乡情对人的诱惑呢!

“还是咱老家的饭好吃啊!今儿又吃多咧!二婶子做的饭菜儿就是香!”我拍着溜圆儿的肚子冲二叔二婶感叹声声。

“好吃就常来!来了提前说,好让你二叔准备菜儿!”

见我要返程,二婶子忙从灶房拎出满满一塑料袋儿大馒头,追上来,硬往我怀里塞,“把这带上!回家让侄媳妇儿也尝尝!”顿时,一股暖流在心头涌起。

在我看来,这才真正是老家的味道!舌尖留香!绵远流长!

编辑: 申晴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