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09:46:0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客户端

开滦集团:一块煤的“七十二变”

开滦集团实现从传统煤矿到智能煤矿、从煤到煤化工的跨越

一块煤的“七十二变”

9月3日,在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公司,矿井维修钳工孟凡对井下设备进行巡检。 通讯员吴传捷摄

在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公司,有多条以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字命名的路。孟凡每次走过以爷爷名字命名的宪志路,都有一股力量直抵心间。

1964年10月,新中国自主勘探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开滦范各庄矿投产。作为新矿的拓荒者,机电能手孟宪志协助工友挖出了第一车煤。

20世纪80年代,矿上第一代综采设备上马,煤矿跨进了机械化时代。入职不久的高压电工孟庆峰工作量陡增,眼看着精煤产品产量跃升、声名远扬。

而今,范各庄矿早已实现了华丽转身,“一键式”采煤、“无人值守”生产变得平常。矿井维修钳工孟凡的下井时间少了,实时推送的数据让工作精准高效。

三代矿工、一个甲子。孟宪志、孟庆峰和孟凡祖孙三代的经历,勾勒出范各庄矿从传统煤矿向智能煤矿蝶变的历程。

8月29日,刚更换完水泵的孟凡走出矿井,身上的工装依旧干干净净。“爷爷老说,我们现在下井,脸上都见不着煤灰,没个矿工样。”孟凡笑着说。

起初,孟凡不想来矿上。

爷爷和父亲干的都是机电,是矿上的技术岗位。一旦设备出了问题,随时都要前往现场维修。电话常在夜里响起,父亲穿上衣服就往井下赶,母亲担心的样子印在了孟凡心里。

但他还是听从长辈建议,16岁就进了开滦技校。

刚下井时,孟凡不适应。一米九的身高,在井下可不是优势。要么蹲着维修零件,要么猫着腰检查设备,局促的空间经常让他大汗淋漓。

回到家,他忍不住向爷爷抱怨。爷爷板着面孔教训他:“我们那时候为了早出煤多出煤,一干就是一天一宿,你们这算什么?”

看着他早出晚归的辛劳模样,爷爷既高兴又心疼,过上几天又专门做了好饭好菜犒劳他。

后来,孟凡慢慢变成了爷爷和父亲的模样,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血液在他的身上流淌。

9月3日,在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公司,矿井维修钳工孟凡对井下设备进行巡检。通讯员吴传捷摄

2018年冬天的一天,井下一根管道破了个口子。一旦口子堵不住,将直接影响生产。

孟凡和同事脱了棉袄,穿上雨衣就下了井。注入水压的冷水不住往脸上喷,他却只顾着用手在管道上一点点摸索,最终找到了那个小指头肚大小的出水点。等他们修好管道爬到井上后,室外温度低至零下16℃,脱下的雨衣迅疾冻住,戳在了地上。

像这样的紧急情况,孟凡现在已经很少遇到了。

走进中控室,打开泵房的数据界面,水泵的流量、压力、泵轴温度等实时数据和数据趋势图一目了然,孟凡能提前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维修和保养更加有的放矢。

有了智能化系统,点点鼠标就能控制电力系统。孟凡调侃父亲:“要不是退休了,您现在得调岗。”

不仅范各庄矿,开滦集团的主力矿井都在积极将“智慧”融入矿山,让“智”取“乌金”更安全更高效。

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至今已走过146年。新中国成立后到2023年底,共生产优质原煤18.44亿吨,精煤4.41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年开滦,转型长盛。

传统煤矿不断机械化、智能化,采煤方式应时而变。

从煤炭这一基础产品,到焦炭、粗苯等煤化工产品,再到聚甲醛、己二酸等材料级产品,开滦集团还实现了产品从“黑”变“白”的跨越,形成了可生产90多种产品的产业链。

2004年10月,开滦集团京唐港煤化工园区中润公司年产220万吨焦化项目启动,开滦集团正式步入煤化工行业。

很快,中润公司、炭素化工公司、中浩公司等一批煤化工企业在一片沿海滩涂上相继开建。

8月28日,开滦集团中浩公司聚甲醛分厂厂长郭建鹏(左)和同事一起,为下一步技改核对现场方案。记者冯阳摄

刚大学毕业的郭建鹏与50多名大学生一起来到中浩公司,在技术匮乏、专业人才几乎为零的形势下,踏上艰难拓荒路。

青春在火热的岁月中燃烧。在专家组做完前期辅导后,他们驻扎下来,从完善试验设备到改进工艺流程再到注剂的选择,一点点突破。

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又流进了这些年轻拓荒者的血液。

2014年下半年,中浩公司首批聚甲醛产品下线。大家还没来得及欢庆,就发现产品存在粒子形状不均匀、气味大等问题,产量也达不到设计产能。

“真不甘心。公司投入了几十亿元,不能只是这样的产品。”郭建鹏说。

大家马上设计技改方案,第二年便完成了首次技改,聚甲醛产品质量和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日后的生产中,他们不断改进工艺,目前聚甲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此为基础,中浩公司向更高端的化工新材料领域进发。

2022年4月的一天,销售负责人兴奋地告诉郭建鹏:“有家知名体育用品公司想用咱们的聚甲醛纤维丝做高端运动鞋服。但咱们没有成熟产品,要不要接单?”

“接。”郭建鹏答得斩钉截铁。十几年磨一剑,是时候亮剑了。

他们试遍了所有纺丝工艺,提升聚甲醛纤维丝的热稳定性,从煤中“抽”出了耐磨性、抗菌性、防沾污性、疏水性、天然凉感等性能都更优良的聚甲醛纤维丝,产品达到了国家纺织品A类等级要求。

2023年,他们生产的服装用聚甲醛纤维丝成功通过客户验收。令人振奋的是,该产品每吨价值达4万元,是原材料煤炭价值的30多倍。

在中浩公司创新发展路上,开滦煤化工产业也在长大。开滦集团已拥有七个煤化工子公司、五大煤化工产业园区,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发展成省内产业链最长的煤化工园区,己二酸入选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如今已是中浩公司聚甲醛分厂厂长的郭建鹏,喜欢在京唐港煤化工园区里看“新”:尼龙66一期工程全面开工,聚甲醛二期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建设中的中试基地将生产更多材料级产品……

那将是百年开滦的一个又一个发展故事。(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