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08:16:2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寻唐记⑩丨唐山没有忘记唐廷枢

□ 记者 刘珲 赵雅静 通讯员 王志艳

1876年秋,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福建候补道的唐廷枢奉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之命,带领英国矿师马立师前往唐山一带勘查煤铁资源,筹备煤铁矿的建设。这一决定,不仅开启了唐廷枢在唐山长达16年的实业征程,也标志着唐山近代工业历史的开端。

历史选择了唐廷枢,唐廷枢选择了唐山。

在唐山的16年,是唐廷枢一生经营企业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对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阶段。唐山,从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村,逐渐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作为公认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唐廷枢贡献重大,他也因此被研究者誉为“唐山之父”。

岁月流转,百年唐山向新而生。在新时代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同时,唐山从未忘记唐廷枢,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的功绩,弘扬他的精神,让唐廷枢成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的文化符号。

博物馆里的特别纪念

小学生讲解员谢若晗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介绍唐廷枢事迹。记者 刘洪超 摄

“唐廷枢对中国的铁路、蒸汽机车、海上运输、近代企业经营管理等多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直到今天,开滦人对唐廷枢依然十分敬重。”暑假期间,在开滦博物馆的唐廷枢专区前,10岁的小学生讲解员谢若晗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介绍着唐廷枢的事迹。

在小讲解员身后,摆放着一尊唐廷枢身穿常服的半身塑像。塑像面容清瘦硬朗,眉宇间透露着自信和坚毅。在塑像两侧的展柜中,展示了唐廷枢早年的肖像、家谱、家中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以及他编著的《英语集全》——这是一部带广东地方语音特点的英语工具书,被称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第一部辞典和教科书。这些展品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其中的人间烟火味,却让唐廷枢这位晚清著名买办、实业家的高大形象走进了生活。在开滦博物馆中,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唐廷枢的功绩和才能,还可以在《英语集全》隽秀的字里行间,触及他早年朴素的济世思想,体会百年前这一时代风云人物的不凡之处。

“唐山现有5座博物馆——唐山博物馆、唐山工业博物馆、开滦博物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启新博物馆,还有开滦书画院、格致书馆、金达咖啡馆、开滦小剧场等……无论走进哪个场馆,都可以看到唐廷枢的事迹和形象。”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倩告诉记者,想要了解唐廷枢,了解唐廷枢与唐山的渊源,可以先从唐山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开始。

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可以看到唐廷枢敢为天下先,修筑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的情况,以及他是如何克服保守势力的阻挠,敢于任事担当,成立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把铁路修筑到天津。“李鸿章评价他‘事极繁难,百折不回,忠信正直,实为中国商务难得之才’。唐廷枢也为中国铁路培养了像詹天佑、邝景阳等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王倩说。

在开滦书画院,前厅悬挂的“惕励”木质横匾,字体为隶书,遒劲有力。据介绍,“惕励”二字是唐廷枢在发行的开平煤矿第一张竖版股票上的印章,取自《易经·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他在时刻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自强不息,不可有须臾懈怠。”王倩说。据悉,这幅手书由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廷枢的后人唐嘉乐书写,意在唐家与开滦的传承,与唐山的传承,也是唐廷枢精神的传承。

格致书馆位于开滦书画院一层右侧,原为开滦职工图书馆,为纪念1873年唐廷枢在上海创办的格致书院而更名。当年,唐廷枢与英国驻上海领事共同发起创办了格致书院,目的是购入西方科技书籍、设备或模型,传授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座专门研习近代西方科学的教育机构。“把开滦职工图书馆更名为‘格致书馆’,也是在弘扬和传承唐廷枢这种开放的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富民强国的情怀。”王倩说。

开滦书画院二层是开滦档案馆保存的信札展览厅,展示着从1881年到1952年近80年的奏折、禀帖、信札,共209件,不仅可以目睹各种历史名人的亲笔手书,也可以了解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第一份手书,是唐廷枢亲笔写给李鸿章的一份报告,陈述开办细绵土厂的经过。

翔实的文字、黑白的影像、泛黄的书卷……每个展馆都在用自己特别的方式纪念唐廷枢,讲述他与唐山的故事。“唐廷枢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实业强国的积极践行者,他的贡献已经载入史册。他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境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弘扬。”王倩说。

孜孜不倦探寻先驱者足迹

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资料片

1884年,唐廷枢在为《瀛海采问》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事事以利我国家、利我商民为务。”这是唐廷枢的信念,也是他后半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唐廷枢的开创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崇敬和铭记,他的探索、实践和历史贡献在当下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2018年,唐廷枢后人、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参加唐山纪念开埠140周年和开滦建矿140周年活动后,于当年11月在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唐廷枢研究中心,作为海内外第一个以唐廷枢命名的学术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唐廷枢研究。多年来,该中心积极联络和组织海内外相关机构及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共享学术资源,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唐山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开滦档案馆副馆长蔡建忠、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倩等人也应邀参与其中,为研究唐廷枢贡献出了“唐山力量”。

据开滦档案馆副馆长蔡建忠介绍,开平矿务局成立之初,唐廷枢就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和保存工作,留存至今的历史档案,不仅让研究开平矿务局的历史成为可能,也为后人开展唐廷枢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如今,开滦档案馆现藏档案超过20万卷(件),该馆工作人员在馆藏基础上,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唐廷枢史料,为推动唐廷枢研究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研究唐廷枢,就是要学习他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他在管理企业中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他将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引入中国的智慧和眼光。”蔡建忠说。近年来,为深入开展研究工作,蔡建忠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文献书籍,并围绕唐廷枢和开滦煤矿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在研究中他发现,唐廷枢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却没有专家学者为其立传,除了一些零散的文章,就是汪敬虞写过的一本《唐廷枢研究》。而这本 1983 年出版的小册子,记述唐廷枢生平事迹的篇幅只有 12 页,虽然后面有 70 页唐廷枢年谱,但究其内容,也是大多在说买办和买办阶级。于是,蔡建忠萌生了写一本《唐廷枢传》的想法。

2017 年 2 月 7 日,凭着个人的执着和对唐廷枢的敬仰,蔡建忠拿着一本《唐廷枢研究》,开始着手写作《唐廷枢传》。他把业余时间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唐廷枢的研究与写作上,在“故纸堆里寻蛛丝”,一点一滴地整理唐廷枢史料。当 年 7 月,即整理出了 15万字的初稿。后几经修改,到了2018年初,《唐廷枢传》文字量已达21万字。2021年,蔡建忠加入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唐廷枢年谱长编》课题组,目前已经完成《唐廷枢年谱长编(开平矿务局卷)》撰写工作;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他还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向唐山师范学院历史专业学生讲授《唐廷枢研究》系列内容。

“我曾两次去唐廷枢的家乡珠海唐家湾考察,唐家湾无处不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令我深受感染。在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过程中,澳科大以及唐嘉乐副校长和他们的团队,在推动历史研究上的国际视野和大格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倩说。

王倩主要从事开滦历史、中国早期铁路、博物馆文化研究,从2003年开始关注唐廷枢,2017年真正进行研究,在担任开滦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继续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唐廷枢近代工商业思想》《开平矿务局与轮船招商局的关系研究》《唐廷枢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开平矿务局招股与投资研究》等文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唐廷枢非常重视教育,在办教育上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都做慈善活动。虽然他是买办出身,但深知百姓疾苦,在广东、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发生水灾旱灾时,不仅慷慨解囊捐助,而且成立慈善会,组织劝捐。”王倩说,“唐廷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格,直到今天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王倩表示,目前关于唐廷枢还有许多历史谜题等待研究和挖掘,比如唐廷枢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对中国保险业的贡献,对中国铁路发展的贡献,对中国外交的贡献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海外资料收集始终是个难题,不仅有语言障碍,而且这些资料散落在世界各地,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研究人才。但随着唐廷枢研究影响的扩大,已经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把研究的视角转向这方面。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来,对唐廷枢的历史研究将会更加全面系统。

穿越百年、跨越千里的赓续传承

“开滦煤矿与中国现代化——纪念开滦建矿145周年学术座谈会”现场。 资料片

“今天,我被授予‘开滦名誉矿工’的称号,非常高兴。作为唐廷枢家族后人,我对唐山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我而言,回唐山就是回家乡,我早已把自己当成开滦的一名普通矿工。”唐嘉乐说。

2023年10月19日,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开滦集团”)举行的“开滦煤矿与中国现代化——纪念开滦建矿145周年”活动中,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被授予“开滦名誉矿工”荣誉称号。回顾开平矿务局创办、唐山开埠和开滦集团的145年历史,唐嘉乐感叹他的族人与祖上见证了145年开滦老矿的“前世今生”。

据了解,早在2001年,开滦集团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大龙脉》时,便与唐氏后人取得了联系。“在与唐氏后人的联系往来中,开滦档案馆原副馆长杨磊起到了极大作用。他一直与珠海高新区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容闳留美幼童研究会保持联系,收集了许多珍贵史料和照片。”王倩说。2014年,王倩和杨磊去珠海参加留美幼童活动时,认识了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越,自此,她作为联络人员与珠海唐家湾往来联系。2018年,开滦集团建矿140周年之际,唐廷枢后人赵美珍(唐廷枢孙女的女儿)通过唐越与王倩取得联系,提出唐氏后人想来开滦看一看。赵美珍说:“唐家人创办实业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中国人不再挨列强欺辱。现在国家强大了,开滦为国家作出了很多贡献,唐家先辈们的愿望实现了,他们付出的辛苦值得。我们来开滦,就是看看我们的先辈是怎么创业的,要把他们的这种家国情怀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让海内外唐家人都有这种意识、这种精神境界。”

“赵美珍阿姨虽然已经退休,但她仍然心系开滦,关心开滦,宣传开滦,以宣传唐廷枢精神为己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回想当时,王倩感动地说。

2018年7月24日,开滦集团举办纪念建矿140周年和《百年开滦百年追梦》大型图片展启动仪式,专门邀请了唐廷枢家族后人和珠海高新区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研究人员参加纪念活动。同日,唐山市政府举行了唐山开埠140周年纪念活动。唐嘉乐先生代表唐氏后人出席纪念活动并致辞。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唐山市政府称唐廷枢为“唐山之父”,唐廷枢对唐山市的贡献和历史地位得到确认。

历经百年风雨,唐山矿一号井的天轮依然飞转,因煤而兴的唐山,作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工业中心城市,在冀东大地上熠熠生辉。近年来,唐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唐廷枢文化建设,建议加强对唐廷枢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关人士还呼吁复建广东会馆,以唐廷枢的名字命名城市道路,让他的名字成为唐山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相信在唐山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唐廷枢这一文化符号,在唐山的城市发展中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 刘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