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06:31:2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唐山历史学会顾问、开滦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杨磊:探索百年开滦的“中国路矿之源”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各种学术会议研讨,唐廷枢、节振国等历史人物的资料挖掘……无不看到与共和国同龄的杨磊老先生忙碌的身影。今年75岁的唐山历史学会顾问、开滦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杨磊,在研究唐山城市历史方面堪称“国宝级”专家,已出版多部有分量的专著。

杨磊在河北省博物院举办讲座。

1969年底,杨磊到开滦林西矿工作,正好赶上矿上开展“四五翻番”,井上井下干得热火朝天。那年,他刚刚20岁,是基层团支部的干部,积极响应组织上的号召,经常参加义务劳动,星期日也不回家。他虽家住唐山市区,但为了工作经常住在林西矿宿舍,干完本职工作,还会到采煤区去参加“创高产”挖煤。

“我有一个同学叫张玉富,在唐山针织厂工作,到林西去搞外调时到宿舍找我。我正好参加一个‘创高产’活动回来,结果聊着聊着,我打呼噜睡着了。他一看我睡着了,也没叫我,给我写了个纸条就走了——哎呀,看来你太累了,开滦工人真是了不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磊非常感慨。

1977年5月,杨磊调到开滦矿务局机关工作,先是搞党校教学,后来搞外宣报道。再以后,他开始进行开滦历史的研究工作。

杨磊充满深情地说:“当我翻阅那厚重的历史档案时,当我看到那些记载开滦煤矿发展的文献时,当我研究开滦煤矿创造的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时,我被这座历史富矿的资源深深地吸引了。”

这一“吸引”就被“吸引”了33年,直到办了退休手续。杨磊于2010年退休,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未中断。他一直在乐此不疲地探究那些历史资源,已成为国内外开滦历史研究的行业翘楚。

杨磊感恩自己进入的这家大型国有企业,总在探究其为什么能够引起国内外那么多专家学者的兴趣。这100多年间,许多中外学者都对开滦历史进行研究。“我曾经和来自英国、日本、瑞典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对开滦历史研究有相当的深度。”

杨磊代表开滦博物馆接受外国友人皮特先生捐赠龙号机车铭牌。

2013年7月,杨磊在接待《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谈到,开平煤矿(开滦煤矿前身)是中国路矿之源,并详细提供了多个历史依据。该报用《开平煤矿——中国的路矿之源》做标题,把这次访谈记录刊登在新开辟的“口述能源史”专栏的首篇。

“我们唐山人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最早的煤矿城市是唐山,这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对此,杨磊如数家珍——在这座城市里,因开滦煤矿的开发,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数十个工业第一: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中国近代最早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中国第一条运煤河、中国煤矿企业第一个自营船队、中国现存最早的股票等等。历史见证了一座煤矿催生了一座城市,并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文明。

关于这段历史,杨磊研究的重点人物主要是唐廷枢、金达、孙锦芳、李鸿章等,还有留美幼童。他曾经多次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乡珠海市唐家湾、左步村等实地考察。他还对抗日英烈节振国进行研究,很多独特的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

2011年,杨磊与几位网友、媒体记者,徒步考察唐胥铁路,走了5个半小时,还发现了一块唐胥铁路地界石,准确地测量了唐胥铁路的精准长度——9.319公里。当时,铁道部、开滦、唐山的煤矿志记载的都不一样,这个脚踏实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这桩历史悬案。

记者 杨文进

编辑: 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