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 06:31:5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从“苦脏累险”到“数智化炼钢”!郑久强:35年炼钢路见证祖国繁荣发展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郑久强等炼钢工人在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里“出大力、流大汗”,车间里钢花飞溅、粉尘飞舞,“苦脏累险”,到如今,郑久强和徒弟们在干净整洁的主控室里,将操作方法编入程序,利用计算机控制“数智化炼钢”,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特级技师郑久强35年的炼钢路不仅见证了唐钢炼钢技术的突破与革新,更是祖国繁荣发展的缩影。

郑久强(右一)在炼钢主控室分析炼钢过程数据。

入行之初:环境“苦脏累险”  炼钢全凭经验

1989年,19岁的郑久强从唐钢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唐钢第一炼钢厂转炉车间,成为一名最基础的炼钢“末助手”。当时的炼钢车间“苦脏累险”,钢花飞溅、尘土飞扬、噪音轰鸣,炼钢工不仅体力劳动繁重,还要小心被飞溅的钢水、钢花烫伤。郑久强还记得初见师父的情景,师父汗流浃背地在炉前甩着膀子干活,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因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炼钢他的脸颊变得黝黑。

郑久强师父这一代的工人,很多都是中学乃至小学学历,在当时的装备条件下,炼钢全凭经验。其中目测钢水温度是炼钢技术的关键,一般炼钢过程温度需要控制在1600至1700摄氏度之间,而出钢的温度判断误差最多不能超过5摄氏度。想要炼出一炉好钢,必须依赖于工人对炉温的判断,这主要靠长期经验积累。郑久强学着师父的样子,肉眼观测钢水,根据钢水颜色变化判断钢水温度,从而判断是否达到出钢标准。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十分刺眼,时间长了眼睛又疼又肿,为了积累经验,他一炉接一炉地“死盯”。郑久强的坚持,不仅让他练就了“火眼金睛”,更让他参加工作不到4年时间,就被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从末助手到炉长,也就是正式的炼钢工,一般需要十年的磨炼,年仅23岁的他成为该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炼钢工”。

郑久强在2024年央视春晚现场。

飞跃发展:技术革新设备升级  一键“数智化炼钢”

上进的郑久强意识到,想要炼的钢品质高、产量稳定,不能仅凭经验炼钢。1995年,他把前辈多年的炼钢经验和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实践体会结合起来,创立了三计算、两控制、四观察的“三二四”炼钢法,结束了原一炼钢厂建厂50多年来完全靠经验炼钢的历史。1998年,他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首创了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使该钢种冶炼正品率由过去的不足50%跃升为95%。2002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唐钢举办。代表唐钢参赛的郑久强努力“啃书本”学习炼钢行业理论知识,在一众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前,取得了94分理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而此次参赛让郑久强发现,炼钢行业已悄然发生变化,比起“出大力、流大汗”,科学的理论技术知识对炼钢工人愈发重要。

2005年,唐钢进行装备升级后,正式跨入千万吨级大钢行列。2009年,“郑久强创新工作室”成立,后来,全国总工会将工作室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无数技术能手。2016年,唐钢创新性地组建以“郑久强创新工作室”为龙头的 “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唐钢各创新团队之间的联合创新,并借此成功实施了智能化一键炼钢新工艺——将操作方法变成程序利用计算机控制炼钢操作。智能化炼钢可以按照指令实现自动出钢、自动装铁和自动吹炼,并根据需要自动将输入的原料铁水炼成目标钢种。多年来,引进的高学历人才把理论知识与现场技能水平结合,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优秀员工快速成长为产线生产技术骨干。2020年,炼钢效率提高至8小时炼出24炉钢,创造了同等规模转炉生产的新纪录。2020年8月,郑久强所在的唐钢由老厂区迁移到了新厂区,通过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生产,所产钢材从基础的建筑钢材转变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家电用钢和汽车板用钢,“数智化炼钢”不仅形成了稳定的质量体系,更使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的繁荣强大,炼钢设备升级、技术革新,我们炼钢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和形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的技术素质和学历也大幅提升。”郑久强感慨道。从“流大汗、出大力”“苦脏累险”到高端、绿色的一键式“数智化炼钢”, 35年的炼钢路一路走来,郑久强深切感受到,正是国家的蓬勃发展为炼钢行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时机与条件。“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要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为国家发展作贡献。”郑久强深情地说。

记者 钱琨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