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 06:31:1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李志彪:为野生动物撑起全天候“保护伞”

“9月21日,我们放飞了4只夜鹭、1只白鹭、4只长耳鸮、1只纵纹腹小鸮、1只红角鸮。”记者日前见到唐山市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李志彪站长时,他对自己救助后放归自然的动物如数家珍,又充满不舍。

坐落于开平区洼里镇周家桥村一隅的这个救护站,在李志彪站长的带领下,克服资金短缺、物资匮乏、场地不足等困难,已经收容救护动物2100余只,野外放归1200余只,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斑点池龟、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红隼、百灵、红肋绣眼鸟、蓝喉歌鸲、云雀等。

李志彪(中)放飞野生鸟类。

他曾连续40多天坚守在救护站

前不久,市区一户居民从空调外机处清理出一窝鸟蛋,扔到垃圾池边的草丛里。李志彪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后立即赶了过去,发现这个窝里的几只小鸟已经出壳。为了呵护这些脆弱的鸟宝宝,他连续几天守候在窝边,两小时左右就要起来喂食一次,还要加温。在他的努力下,5只机灵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健康成长并顺利放飞。不善言辞的李志彪难掩兴奋之情:“今年7月17日,我们一起放飞了28只红隼,还有其他鸟类共236只。”

李志彪与几名志愿者24小时守候在救护站,是为了给野生动物撑起全天候的“保护伞”。时间最长的一次,他曾连续40多天坚守在救护站。有一次接到求助电话已经是深夜11点多,一位热心的老太太看到一只受伤的喜鹊掉到地上,后面还有野猫在追。李志彪立即赶了过去,把喜鹊接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但当他看到这个濒临死亡的小生命在自己的手中重新启航,心中那份自豪与欣慰难以言表。

有一对农村居住的老夫妻,捡到一只受伤的大型鸟类后给李志彪打来电话。李志彪赶到他们家里时看到,这户人家生活困难,没有像样的家具,但却把这只鸟养在屋内的炕上,其保护动物的意识令人动容,可因为缺少经费,他为无法给这对夫妻一些补偿自责良久。

进入救护站的动物,主要来源于热心市民的发现与救助,以及公安机关对不法分子贩卖圈养野生保护动物的罚没。对于存活下来的野生动物,他们将根据其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恢复正常、适合野外放归的将及时放归自然。对于无法放归、部分残疾或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将在饲养区长期饲养。李志彪带领记者来到一个笼子前,看着里面的动物非常难过地说:“这些动物恐怕永远也不能出去了,它们受的伤无法治愈,只能永远待在这里。”

野生动物在城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志彪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从事过动物繁育工作。2015年起,他又协助森林公安等部门鉴定野生动物,与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21年,他决定自费成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操心费力又租房投入资金,家人对他的行为非常不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执着使妻子及父母均成了他的“铁杆盟友”,妻子和父母无偿协助救护站饲喂工作,妻子还与志愿者承担起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救护工作。目前,救护站有4名常驻人员以及10多名公益志愿者。李志彪还通过进修考取了兽医证书,可以为动物进行包扎、截肢、接骨手术等,更加专业地守护这些动物的“生命通道”。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保湿地处等部门统计,李志彪和他的救护站2022年救护出勤50次,救护里程2513.6公里,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81只,野外放归144只。2023年救护出勤250次,救护里程12817.8公里,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604只,野外放归1040只。2024年上半年出勤163次,救护里程8032公里,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67只。

李志彪介绍,野生动物在城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市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救助的动物数量成倍增长,需要的经费、食物等经常是捉襟见肘,他们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记者 杨文进

编辑: 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