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9 08:53:13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与共和国共成长

唐山,与共和国共成长

——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 记者 刘凤贵 戴强 孙愫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旭日东升,红旗飘扬。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又一次响起,我们即将共同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75年前,获得解放不久的唐山人民喜迎新中国诞生。

7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唐山人民历尽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引领我们这座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奇迹,不断缔造着新的辉煌。

75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引的光明大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75年,伴随共和国一同成长,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发生了沧桑巨变。

75年,换了人间!

(一)

只有了解旧中国的苦难,才能读懂新中国的重生。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奋力疾呼:“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投胎复活。”

曾记否,为了砸碎旧世界,无数革命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风骨铿然,无怨无悔,只为劳苦大众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只为下一代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初期,唐山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和开滦煤矿“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激励下,创造了非凡业绩。

曾记否,历经大地震,唐山这座城市,从废墟中崛起,在烈火中涅槃,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奇迹。英雄的唐山人民,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薪火永继、代代相传。

曾记否,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面对产能过剩、大气污染等多重压力,唐山调结构、促转型,一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75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75年,唐山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133.3亿元,稳居全省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418元。而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仅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126元。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378.6倍,年均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1倍,年均增长7.6%。

这75年,唐山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唐山从内陆走向海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目前,唐山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5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我市与东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企业541家,其中出口企业484家,进口企业113家。2023年,全市对东北亚地区进出口212.87亿元。

这75年,人民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2年的166元增长到2023年的524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2年的38元增长到2023年的26050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仅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签约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推进“惠唐保”“长护险”扩面,实施120院前急救费用减免,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全省领先……

图片

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图为动车组列车驶过京唐城际铁路唐山特大桥。

今天的唐山,城市高楼林立、车流如织,村庄农舍整齐、风光秀美,一条条大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个个普通人的脸上写满幸福、写满自信。这座从废墟上崛起的城市,高速动车、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汽车板、莫代尔纤维等一批高科技、高效益新产品应运而生。曹妃甸开发建设日新月异,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唐山港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唐山机场通航开辟“空中桥梁”;京唐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唐山正式融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23年底达838.7公里……唐山,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每张亮丽的名片,每项珍贵的荣誉,都见证着奋进发展的唐山速度、拔节生长的唐山高度、以民为本的唐山温度,展示着唐山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75年,唐山与共和国同成长,既见证了祖国愈发繁荣富强,更从祖国母亲那里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

(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国大地70多年的昂扬旋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唐山市区街道上到处悬挂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人们发自内心地喊出这一欢呼声,响彻大地。

“我们之所以要纪念它,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这天开始,共产党人登上了执政的舞台,唐山步入了没有剥削与压迫、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振岭在《唐山解放初期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一文中提到,“回溯往事,在新生之际的诸多工作中,意义最大者莫过于建立人民政权,因为它是改天换地的标志。”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因为,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理想——

李大钊的曾孙李雄飞说,曾祖父的字原本是长辈起的“寿昌”,但是他觉得“寿昌”只是自己吉祥,便给自己起了“守常”,取义持之以恒、坚持理想。置生死于度外,先烈用鲜血浇灌“红花的种子”。

因为,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唐山解放后举行选举,不少群众热泪盈眶。“因为过去选出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这回苦力工人也能被选为代表,说句话了,真是一辈子也想不到的事情!”

因为,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唐山解放,共产党人第一时间发布《约法八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保护一切学校、医院等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布告》中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保护。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国难当头人心是武器;民心所往,大道可成,建设时期民心是力量。解放之初,面对经济衰退、市场萧条的混乱局面,党和政府多措并举进行全力治理,全市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图片

于是,有了“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有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有了在“特别能战斗”精神激励下的开滦煤矿这面红旗。

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与激励下,全市农业增产增收,工业突飞猛进,满目疮痍的旧唐山成为蒸蒸日上的新唐山!

(三)

一部新中国史,一部唐山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带领人民前赴后继、奋发进取的奋斗史。

正当新唐山发展蒸蒸日上时,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将唐山整座城市瞬间夷为平地。在紧急危难关头,是共产党员带领全市人民同震灾展开了殊死搏斗。

震后一个多小时,刚从废墟中被救出的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遵化机场通过电话向中共中央办公厅通报了唐山的灾情;

开滦唐山矿的3名共产党员李玉林、曹国成、崔志亮,顾不上各自亲人生死未卜,毅然自发地驾驶着一辆矿山救护车冲出唐山,向中央汇报灾情、请求支援。3天后,李玉林才找到了爱人和孩子,并从他们口中得知自家失去了14位亲人。但他说:“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在面临公与私和生与死考验的紧要关头,我们没有丧失一个共产党员的良知!”

……

这就是大地震中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危急时刻舍生忘死为人民的共产党员!

废墟旁、瓦砾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唐山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们舍生忘死、舍己救人,让广大群众在艰难自救互救中有了“主心骨”,使唐山人没有被大地震压倒:

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不到半个月,重建唐山的规划开始启动;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同年底,98.5%的居民搬入新居……

恢复建设后,唐山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带头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凝聚起了无比强大的力量,新唐山一日千里——

从震后仅两个月修复的“抗震号”机车,到今天制造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

图片

一艘轮船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卸载后驶离港区(无人机照片)。

从1991年首次通航,到2021年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的唐山港,再到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42亿吨,继续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从百余年形成的采煤沉降区,到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场,再到如今湖光山色、亦真亦幻的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

从1989年进入全国25个生产总值超百亿城市行列,到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着是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再到2023年的9133.3亿元,唐山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

新中国成立的75年,也是唐山开启新生、走向光明和胜利的75年。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项来之不易的成绩,每一个珍贵的荣誉,无不印证了同一个答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5年悠悠岁月,大道如虹,初心如磐。

(四)

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

进入新世纪,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唐山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资源依赖弊端显现,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竞争力偏低,以及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前行的步履格外沉重。

2010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了“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为英雄城市再创辉煌擘画了蓝图。

牢记谆谆教导,不负殷切期望。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唐山大地展现崭新图景、勃勃生机。

——“新工业”澎湃新动能。

从渤海岸边的一片滩涂沼泽,到一座引领高端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2023年10月,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顺利竣工投产。绿色、低碳、轻量化,是该项目向世界递出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4月初,河钢浦项汽车板有限公司营销团队收到了一家全球著名车企寄来的样品——由河钢浦项供应的第一批GA(锌铁合金)汽车板制作的汽车部件。这标志着河钢浦项顺利进入该车企的供应链体系。新的材料供应商要进入全球著名汽车厂商的产业链,一般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而河钢浦项从竣工投产到首批产品供货,只用了5个多月。这既是河钢集团和韩国浦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手的杰作,也是我市钢铁产业提档升级的具体体现,更是唐山工业蓄力转型、破茧成蝶的一个缩影。

为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唐山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大港口”促进大开放。

渤海之滨,惊涛拍岸。从空中俯瞰,唐山港京唐港区25号集装箱泊位,岸桥吊具起起落落,车辆往来穿梭,尽管整个泊位看不到一个人影,生产却井然有序。泊位的指挥枢纽,位于千米之外的智慧码头控制中心。远程操控员只需轻拨手柄,便能调动无人岸桥将集装箱起吊、平移、落位,精准平稳地放置在水平运输车上;设定好路线,无人运输车即可将集装箱运送到指定点位。

装上“智慧大脑”,激活“新动能”。2023年,唐山港全力推进各类型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智慧港口建设。“15个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780万元,基于5G技术的集装箱智慧码头创新应用项目、信息安全感知管理平台等一批智慧化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市海航局副局长罗同祯说,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伴随着智慧港口建设的成绩,更让人惊叹的是唐山港成长的神奇速度,让全世界为之瞩目——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42亿吨,继续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近年来,我市拓展陆海开放“双向通道”:面朝大海,唐山港已开通内外贸航线235条,外贸航线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港口。背靠陆地,唐山港已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布局内陆港57个,开通国际班列线路13条……“以港口为龙头,多式联运为脉络,内陆港为节点”,覆盖西北、东北亚乃至欧洲的国际物流网络已然初步形成。

——“高科技”创出高质量。

“‘唐山造’新能源列车在阿根廷跑起来啦!”当地时间2023年11月30日11时许,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新能源轻轨列车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进行第一次动态测试。这也是中国新能源列车首次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当地时间12月6日中午11时30分,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地铁列车从葡萄牙波尔图市中心地铁站特林达德Trindade正式出发,开始了中国造地铁在欧盟首次商业载客运营。

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地铁列车从葡萄牙波尔图市中心地铁站特林达德Trindade正式出发。

不只是新能源列车。在位于高新区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最新研制出的半自主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成为“明星”产品。“该款机器人具备半自主全智能化系统,机器人检测到烟雾、火灾时,能够迅速到达着火点,火焰定位系统控制炮头自动瞄准着火点,喷射水或泡沫进行灭火作业。”该公司宣传部经理王志江说,公司不断推出适应用户和现场需求的新款机器人产品,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冲咖啡机器人、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展陈了5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的产品和零部件。

这只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唐山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至2024年初,唐山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151家,实现规模化发展、全品类布局、多场景应用,正在成为引领唐山智能制造的“硬核”名片……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为唐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又一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英雄的唐山人民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光明大道勇毅前行,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的新征程中正在创造新的奇迹。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文字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图片来源:唐山劳动日报、新华社客户端、河北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