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06:31:4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五代传承老味道 古城糕点连古今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魏伟 吕泽萱)在遵化市街头,一家名为“遵城老味道”的小店,看似不起眼,却内藏乾坤。店内糕点品种琳琅满目,空气中弥漫着糕点的甜香,顾客络绎不绝。小店的经营者、遵化市非遗项目古城糕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鲁雪莲说:“我们的糕点制作代代相传,守护着糕点的老味道。家中长辈曾说过,清朝孝庄太皇太后品尝糕点后,赞不绝口。”

古城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在民间以师徒形式传承,制作的糕点产品得到数代人的认可和推崇。谈到糕点制作技艺的前世今生,鲁雪莲滔滔不绝。相传,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康熙陪同孝庄太皇太后来遵化汤泉行宫康养疗疾,期间恰逢孝庄生日,康熙在汤泉行宫大摆筵席为孝庄祝寿。地方官员前往行宫祝寿,并用精致食盒带去了一个当时遵化城面点作坊用祖传手艺精心制作的五福拜寿蒸糕。孝庄打开食盒后看到美不胜收、栩栩如生的蒸糕大喜,吃过一口后更是赞不绝口。后来,面点手艺人进入行宫专门为孝庄制作面点膳食,更被赏赐七品待遇,成为面点御厨。孝庄去世后,面点手艺人回到遵化嫁人成家,其手艺依祖训传女不传男,并沿用至今。

鲁雪莲正在制作糕点。记者 吕泽萱 摄

“那个手艺人就是祖上,孝庄太后夸赞的蒸糕其实就是花饽饽。”鲁雪莲说。在花饽饽制作现场,记者看到小小面团被塞入馅料后,经过一双巧手的揉捏,逐渐成型。“花饽饽要从内到外一层一层地制作,经过反复蒸制,上面的颜色都取自南瓜、菠菜、花粉等天然色素。”鲁雪莲说。在成品区,栩栩如生的醒狮、造型可爱的福袋、憨态可掬的寿桃等,让人目不暇接,鲁雪莲还用面点制作成花束、孔雀等造型,独具匠心。

“手艺都是家传的,我从小帮着家里干面点活儿。”鲁雪莲说。2009年,13岁的鲁雪莲一放假就跟在母亲张桂平身边学习做糕点,帮忙打下手,不到20岁就能做出各类传统艺术造型的面点美食。她制作的荷花酥,采取纯手工植物油开酥制作的方式,让这味酥皮点心的外皮极酥,拿放的力道哪怕再轻巧,也总会不小心碰掉一块儿酥皮,这便是曾颇受慈禧赞赏的翻毛飞雪的手艺。

技艺做筋骨,文化注灵魂。为了挖掘古城糕点的文化历史,传承古城糕点制作技艺,鲁雪莲向很多糕点手艺人请教学习,潜心完善技艺,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品,制作的糕点从最开始的几种发展至牛舌饼、翻毛飞雪、贵妃饼、荷花酥、梅花酥、蛋黄酥、大卷苏、绿豆糕等几十种。同时,她利用祖传面食技艺,结合现代营养养生理念,融入天然绿色食材,创新改进技术,借鉴传统艺术元素和现代艺术元素,把传统技艺面食做成了遵化独一无二的集天然、营养、观赏、艺术、美味为一体的高档特色家庭婚宴、生日庆典礼仪礼品食品,被国内美食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特色糕点。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花饽饽。 记者 吕泽萱 摄

为了传承发扬祖传手艺,2017年,鲁雪莲筹资成立遵城糕点厂,注册“遵城老味道”商标,秉承“虽价廉物美不敢以次充好,可薄利多销绝无减料偷工”的店训家规,走上了继承、弘扬、光大遵化民间特产食品的征程。

目前,遵城老味道已有6家自营直销店。鲁雪莲说:“我们的糕点有着一代又一代的‘粉丝’,老味道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味蕾记忆,这是味道的传承。也有很多人来我这儿学习糕点制作,我们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这是技艺的传承。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中国传统技艺面食美食。”

编辑: 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