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吕泽萱)随着天气一天天转凉,革命老区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的山楂果一天比一天红,一串串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果农们手提小筐,采摘山楂忙个不停。“今年山楂遇到了丰收年,我家4亩地产1万多斤,比去年还多2000斤呢!”鲁家峪村治保主任李长权高兴地说。
果农上树采摘山楂。记者 吕泽萱 摄
在鲁家峪村一家合作社内,机器轰鸣,一筐筐山楂整齐摆放等待筛选。一位果农将一筐筐山楂倒入机器中,随着机器的震动,将一个个山楂按个头大小分入下面不同的筐中,工人们在旁边打包成箱,按不同价格进行销售。“要是有冰霜才好呢,天越冷颜色越好看,现在我们都是挑最好的发货。”李长权说。
工人操作机器筛选山楂。 记者 吕泽萱 摄
地北头镇的山楂受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色泽艳丽,个大饱满,果肉沙糯,口感微酸,易保存,曾获得国家品鉴会金奖,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产品。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家峪群众经常采摘山楂给八路军吃;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开始大规模种植山楂树。这里的山楂多用于制作罐头、糖葫芦、果脯、山楂片、山楂糕等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每到丰收时节,各地客商纷纷来到村里收购山楂,销往北京、天津、江西及东北等地,果农们在家门口就能将自家的果品顺利卖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为保证果农增收,地北头镇一方面积极为果农和客商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各村合作社提前联系各地收购商,确保山楂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障山楂运输畅通无阻。同时,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山楂树养护指导,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
此外,本地的23家罐头加工企业和2家山楂酱、山楂卷加工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从果农手中收购山楂,制成山楂制品销往各地。这不仅拓展了山楂的销售渠道,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