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银行·2024唐山马拉松于27日在万众瞩目下圆满收官。人流如潮的赛道上,有人用奔跑致敬理想,有人用汗水挥洒激情,有人用拼搏创造佳绩,还有人在幕后为他人的理想、激情、佳绩保驾护航,今天就跟随记者一起走近他们、认识他们。
配速员:
赛道上的“计时器”
本届“唐马”配速员赛前合影。记者 王冠杰 摄
“对马拉松赛事了解不多的人,见到赛场上穿着醒目服装,头戴兔子耳朵,身背刀旗标有时间的人,多少会有点好奇,他们是谁?在干什么?”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安晶晶告诉记者,“他们”叫配速员,俗称“兔子”,赛事组委会从中签的参赛者里挑选成绩优秀的跑者,分成若干组,每组以不同时间匀速前进,通过娴熟的控速技术和丰富的赛道经验,帮助参赛者了解自身速度,调整步频节奏,科学分配体力,最终实现个人PB(指个人最佳成绩)目标,因此配速员也被誉为赛道上的“计时器”。
安晶晶表示,常锻炼的人或许有过这种体会,高强度、长时间运动中,谈天说地,分心走神,容易造成体力消耗过快,导致崴脚这类运动损伤概率增大。所以,配速员能跑是基础,拥有充沛的体力,才有精力帮助他人。选拔中,要求入选者成绩需要优于规定时间至少30分钟,以报名半程马拉松300(300指3小时完赛)配速员为例,报名者成绩至少要在2小时30分,每公里用时8分31秒,每公里误差小于15秒……同时,赛前三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长距离拉练,调整自身状态,适应比赛节奏。
“达到这些要求已是不易,可很多配速员仍不愿止步于此。”安晶晶表示,运动科学已被大家熟知,马拉松作为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挑战不仅体现在对参赛者的生理心理上,更反应在参赛者对细节的把控上。坡度、补给、气候等都一定程度会影响选手的发挥,只有不断因时因势调整策略,才能在比拼体力脑力意志的竞技场上拔得头筹,创造佳绩。时下,很多成绩优秀,经验丰富的跑友早已舍弃追求个人PB的执念,帮助更多参赛者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见证更多的可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在成就他人中汲取跃升的力量反而成了大家的普遍共识。
“全马42.195公里,半马21.0975公里,有勇气站在这条赛道跑下去的人,不论是首次尝试,还是追求PB,都是希望见到更好的自己。”作为本届“唐马”配速员的王丽静说。
在王丽静看来,“兔子”要清楚各阶段跟跑者的体能状态,给予他们提示和鼓励,将完赛的信心、必胜的信念、跑步的稳定感传递给对方,共同向前向上,携手奔向更大的世界。
急救跑者:
流动的急救站
本届“唐马”部分急救跑者合影留念。记者 王冠杰 摄
“马拉松的特点就决定了可能会遇到各类突发状况,医学知识、急救技能、赛事保障经验等等,没两把‘刷子’,很难胜任。”在何萍眼里,急救跑者堪比六边形战士,每一项能力值都要拉满。
2023年,何萍首次成为半程马拉松急救跑者。“既然被称为急救跑者,就与生命产生了关联,因为敬畏,更有压力。”何萍介绍,为干好这份“兼职”,除了组委会安排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考核外,利用业余时间,从如何观察选手状态到怎样开展伤情评估,从运动损伤规范处置到有效实施心肺复苏,从专业医学报告话术到梳理赛道常见病特征,需要不断地丰富拓展,同时向资深跑友学习请教,以便能从容应对各类状况。
“马拉松比赛每隔一段距离会安排一个固定医疗站,可参赛选手是流动的,医疗站之间的空白就由不同区间段的急救跑者负责。”何萍表示,她对急救跑者的理解已不再是朦胧的概念,而是清晰的问题:现场急救力量分布如何?常用急救药物及适应症有哪些?大概率疾病和小概率急症各有哪些?进入不同赛段,参赛者有哪些需求……
正因为急救跑者岗位的特殊性,近年来,各地组委会招募时,均将有医护专业背景的跑者作为优先选项。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多名业务过硬、拥有丰富大型赛事医疗保障经验的军医、军护就入选本届“唐马”急救跑者团队。
本届“唐马”急救跑者进行赛前培训。记者 王冠杰 摄
“专业优势体现在各个方面。”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娄颖介绍,遇到突发状况时,我们在迅速处置伤员的同时,也要记录好伤员的发病和处置情况,在将伤员转运至医疗机构的时候,做好交接,这对伤员后续的诊治有很大帮助。
“当前,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娄颖向记者表示,大家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如何健康运动却知之甚少,为此,今年院领导倡议,全院医护人员不但要当好“唐马”赛事的保障员,更要在平日当好健康运动的宣传员,及时发现伤病隐患,积极防范运动损伤,为广大健身爱好者保驾护航。
医护团队:
全程护航
“流动AED救援队员、急救跑者、医护团队已成为马拉松赛事的标配。”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医疗指挥部为核心,急救跑者、救护车、医疗站、流动AED救援队员、定点医院、医疗志愿者等共同构成的马拉松医疗保障体系,将场内与场外,前方与后方,流动与固定串联起来,确保让医护力量铺满每一公里,覆盖每一片区域。
据悉,为保障本届唐山马拉松赛事成功举办,市卫健委指定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等11家医院为赛事定点医院,各院抽调本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了一支由26辆救护车、155名医护人员、55名流动AED救援队员构成的专业医疗保障队伍,此外,还安排了570名医疗观察者和医疗志愿者。按照间隔每2.5公里设置一所医疗站,整场赛事共设置22个医疗站和1辆物资转运车。同时,要求各医院在赛事期间开通马拉松赛事绿色通道,至少预留5张住院床位,保证各种医疗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唐山市工人医院医疗救护小组于赛前清点药品。记者 王冠杰 摄
“活跃在场内的流动AED救援队员被科学规划在赛道的关键节点,身背外型轻巧、操作便捷的AED救援队员与场内急救跑者密切配合,时刻关注赛道情况,遇到紧急状况时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唐山市工人医院医务部主任高杨接受采访时说。
“场外的医护团队会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共同关注赛道情况,遇到崴脚等各类运动损伤、急性运动横纹肌溶解等疾病时,会及时介入。”高杨介绍,医院会从内科、外科、骨科等不同科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以急救专家组为核心的医护团队,为赛事及时提供医疗咨询、伤口包扎等各类救治服务。同时,按照上级要求,每部救护车都要具备重症监护能力,如心脏监护器、心肺复苏机等装置都能提供高级生命支持,随车携带的抗心律失常、抗过敏、支气管扩张剂等急救药品,可快速缓解伤员的疼痛和不适,稳定病情。
固定的医疗站聚焦医疗咨询、现场救治和初步处理,救护车侧重快速响应和转运,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使用专业医疗设备和药物稳定伤员病情,持续监测伤员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将伤员病情时时通知后方医院,由医院各科室骨干力量组成的专业医护团队,不仅能为前方提供必要的医疗指导,也可随时在急救专家组带领下为伤员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记者 王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