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年,“美丽宜居”的生态建设画卷在京畿大地徐徐展开。自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河北省唐山市坚持以“沿海新型工业城市人水和谐”“煤矿采空区生态修复再生”“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有机融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谋划,打造华北缺水地区新型工业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样板。路北区弯道山片区作为唐山市海绵城市和城市更新双示范片区,以“灰绿更新、以绿护蓝、以蓝养绿、活水兴城”的系统治理路径,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绿色更新技术模式。陶瓷公园和弯道山公园是片区内规模最大的公共绿地,也是弯道山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灰绿更新”——弘扬“北方瓷都”精神
近年来,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加持下,城市绿色空间承担的功能也越来越复合,从提升城市品位、装点美丽生活,到承担城市雨水管理、维系城市生态系统,一应俱全。陶瓷公园和弯道山公园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复合的功能要求,前者坐拥一汪水面,却无法收集周边地块客水,又因无法积蓄雨水,便谈不上水资源利用;后者作为片区城市更新引擎先行示范项目,已被依托山势改造为滑雪场,经现场调研和施工图研判,新修建滑雪场融雪若不经任何处理、携沙带泥地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不仅增加了城市内河水系悬浮物污染风险,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在研判公园海绵改造主要问题的同时,由于公共绿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项目团队积极走访、听取周边居民对两个公园的改造建议,尽可能满足民生需求、增进民生福祉。
唐山市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历史,古窑址便位于弯道山公园内。公园周边上世纪聚集了第六瓷厂、第七瓷厂、陶瓷美术厂、陶瓷机械厂等陶瓷产业,缸窑街道也因此而得名。本世纪围绕着陶瓷公园又陆续兴建了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公共建筑,作为重要的陶瓷文化展示窗口。未来,还将围绕陶瓷公园布局陶瓷小镇和陶瓷大师工坊等重要城市更新项目,通过进一步深挖陶瓷文化,重塑海绵自然调蓄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两公园的海绵改造工程是唐山市弘扬“北方瓷都”精神、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
“以绿护蓝”——实现“串珠式”客水净化
陶瓷公园占地面积为16.8公顷,其中瓷源湖水面面积4.4公顷。项目通过“通水路,迎客水”,发挥湖体雨水调蓄功能。根据汇水特征、控源条件和系统治理路径,形成片区内湖水系“串珠式”客水净化治理模式。
陶瓷公园湖体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恢复瓷源湖滨水湿地,与周边地块有机连通汇水网络,针对客水来水条件科学制定系统治理措施。经片区径流汇水路径识别与分析,对公园周边40多公顷区域范围内的“大师工坊”、“陶瓷小镇”、陶瓷文化博物馆、弯道山滑雪场等地块,衔接客水排口与滨水空间关系,采用掇山理水手法,对雨水径流及融雪进行多级净化,再汇入瓷源湖调蓄利用。地块客水通过“排口旋流沉砂+前置塘”方式沉淀净化(水质达到V类)后引入表流湿地;园区内地表径流通过生态草沟导流传输至雨水花园,滞留净化后溢流至表流湿地;表流湿地保持一定水力停留和跌水曝气,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控制水中泥沙、去除污染物(水质达到Ⅳ类),实现清水入湖。
瓷源湖通过营建弹性消落带、生态护岸改造、水生动植物系统构建、局部增加曝气推流与内部循环等措施,筑牢生态基底。同时,充分利用水系、湿地多样化景观资源,以水网为主脉,通过绿道、汀步道、栈道和亲水平台等布设形式,连通各水系景观游憩廊道;通过优化配置生态、游憩、休闲和康健等景观分区,营造丰富多样的休憩空间,结合分区特点,选择可互相搭配种植的本土植物,提高植物多样性与景观观赏性;利用公园科普馆、宣传标识、展板等,普及陶瓷文化、水文化,宣传海绵理念,服务于民。
“以蓝养绿”——高效循环利用雨水资源
考虑到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干、夏湿、降水集中等特点,项目团队探索打造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模式。
透水铺装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以瓷源湖雨水资源集蓄利用为核心,改变蓝绿空间功能单一的状况,统筹客水收集的多途径利用形式,沿园区道路布设雨水回用系统,用于陶瓷公园绿化浇洒和弯道山滑雪场造雪用水。首先沿着园区主路布设雨水灌溉主管线,绿地采用快接阀和自动喷头相结合喷水方式,以满足乔、灌、草不同植被的需水要求;通过回用管网改造,弯道山滑雪场每年冬季以湖水进行人工造雪,每年春季将融化雪水经排口旋流沉砂和海绵设施的逐级净化回补至绿地和瓷源湖内。经测算,通过上述措施,可实现年雨水资源利用量达1.27万立方米,可较好地解决公园灌溉水源、滑雪场造雪水源问题,做到“以蓝养绿”。
“活水兴城”——提升城市产业活力
陶瓷公园依托陶瓷文脉及瓷源湖生态优势,做活陶瓷与水的文章,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提出公园周边新建城市更新项目地块海绵指标和建设指引,预留排水通道,做到未来地块建成后“有雨即收,有水即通”。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周边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公共建筑户外活动,提供历史展示、文化创意、体育休闲、商业服务等复合多元业态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基于公园内主要入口的透水铺装场地,创建夜游集市、地方非遗展示等特许经营模式,活络地方经济。
水溪 邹舟 摄
弯道山公园则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结合新修的雪道,预防水土流失,固坡复绿,并通过透水混凝土园路,优化公园园路体系,改善区域通达性。同时还增设市民活动的山顶小广场、休息座椅和衣物架,便于游客使用,为弯道山冰雪运动、户外游憩保驾护航。
唐山市路北区城市公共绿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聚焦“山、城、湖”一体的老工业区空间特征,结合土地整备“拆改留”的更新条件和旅游、文创、科创策划资源,将城市更新与海绵城市有机融合,以目标和问题双导向,系统串联海绵滑雪场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超标雨水排放、公园水生态修复和雨洪调蓄建设等海绵工程措施,通过片区蓝绿空间布局网络优化,强化设施系统建设与海绵综合效益,协同提升区域内涝风险应对能力、保障湖体水质稳定达标、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夯实城市生态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