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王志武 张景生
她,今年51岁,虽然不是专业演员,却对评剧一往情深,动听的演唱赢得了无数荣誉和赞扬;她,心系家乡文艺事业,为评剧的传承和发扬默默真情付出。她,就是曹妃甸区人社局的郑艳玲。
郑艳玲在评剧《乾坤带》中饰演的银屏公主剧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生一副好嗓子
郑艳玲出生在原八农场南郑庄村一个普通家庭。45年前,她的父亲买回家一台手提式录音机和10多盘磁带。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打开录音机放上几段。奇怪的是,小艳玲对那些歌曲并不感兴趣,倒是一段段评戏深深吸引了她,她听得如醉如痴,慢慢地也能随着曲谱哼上几句。一段时间后,《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评剧里面的著名片段小艳玲也开始唱得有板有眼了。闲暇时,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来她家听戏,大伙儿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
学生时期,小艳玲每天听戏的时间并不多。到了寒暑假,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她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学戏中,那台录音机也成了她最亲密的老师和朋友。看到女儿的执着,父亲一次次去县城音像店,把更多评剧磁带买回家。后来,家里添置了电视机,小艳玲迷上了戏曲频道,她开始跟着电视中演员的动作模仿、练习。戏剧的梦想深深在她心里扎了根。
高二那年春天,郑艳玲根据河北省戏校的招生要求早早报了名,遗憾的是,考试前几天,她的嗓子突然失声,连续20多天说不出话。她想当专业戏剧演员的愿望落空了。
拜名师演艺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毕业后,郑艳玲步入社会。工作之余,她依然割舍不下自己的爱好,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知道她对评剧的痴迷。
2012年腊月,曹妃甸区人社局举办“希望之光”春节职工联欢会。郑艳玲的一段折子戏《报花名》赢得全场一片喝彩,受邀参会的专业人士纷纷夸奖“艳玲功底深厚,水平绝不低于专业演员!”
2016年3月18日,“京津冀梅花奖名家走进曹妃甸”演唱会在曹妃甸区举办。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罗慧琴的精彩演出让郑艳玲惊叹不已。近距离领略到大师的风范,感受着家乡戏的独特魅力,郑艳玲又有了新的梦想——拜师罗慧琴。
当年年底一个偶然机会,郑艳玲到凤凰山公园参加戏迷活动时,她的一段《满园春色》引来现场戏迷们的阵阵掌声。其中一位老戏迷对她的表演极为赞赏,并自告奋勇将其介绍给了罗慧琴。
2017年9月30日,是郑艳玲终生难忘的日子。经过罗慧琴老师的细致观察和严格考核,她终于梦想成真,成为罗慧琴的第八位弟子,郑艳玲喜极而泣。
在罗老师的指导下,郑艳玲的表演水平突飞猛进,她创作了反映曹妃甸区高质量发展的交响评剧《展翅腾飞曹妃甸》、歌颂抗疫英雄的评剧情景剧《隔空的拥抱》等大量优秀作品。2021年,由她创作、主演的新编历史评剧《滨海兰香》参加展演,荣获“唐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并被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选为民间班社参演剧目。
为评剧传承发展无私奉献
“这些年艳玲组织、参加‘京津冀名家演唱会’‘戏曲进校园’‘公益惠民演出’等近千场次,她为曹妃甸评剧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太多太多。”对郑艳玲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2022年,曹妃甸区评剧发展促进会成立,郑艳玲被推选为名誉主席。
郑艳玲带领孩子们参加“三月春光好”唐山市曹妃甸区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年惠民演出,艳玲都开着自家车起早贪黑接送演职员。”郑艳玲的朋友介绍,各个农场基层村队距离曹妃甸城区近的十里二十里,远的七八十里,郑艳玲从没抱怨过,“她的丈夫经常戏称,别人家的车加油,他们家的车加水!”
平时排练要请老师、买服装、道具和设备等,对这些开销,郑艳玲总是慷慨解囊,从没计较过。
如今,曹妃甸区评剧发展促进会已有会员近百人,其中不乏10多岁的娃娃。为了让这些小戏娃早日成才,郑艳玲总是一丝不苟地教学,看到评剧发展后继有人,她的脸上溢满幸福笑容。
郑艳玲无怨无悔的付出,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赞誉和肯定。2019年,她被评选为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获得“新时代新雷锋”荣誉称号。如今,奔走在为小戏娃传戏和参加公益演出的路上,郑艳玲无怨无悔:“我会一直努力和奉献,把评剧唱响在家乡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