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13:03:2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纵览新闻客户端

唐山姑娘创业成功后返乡,在大山里为孩子们建起一座“逐光图书馆”

制作/刘子恒

纵览新闻记者 边义婷

大型落地窗,原木色书柜墙,窗外是翠绿的草坪,远处是巍峨的群山……每到傍晚,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后,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皈依寨村的逐光图书馆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今年39岁的姜玉婵就是从皈依寨村走出去的,在城市里创业成功,成为一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如今,她又返回家乡,建设了这座乡村公益图书馆。11月20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纵览传媒,用一份正能量特别奖向姜玉婵致敬,致敬知识的光芒!

逐光图书馆外景。来源/姜玉婵提供

她靠着信念走出大山

说起为何要建设这样一座乡村公益图书馆,姜玉婵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当时,姜玉婵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参加了一个手拉手公益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一群来自城市的孩子走进乡村,跟乡村的孩子们“一对一”交朋友,还带来了许多礼物,高级的文具盒、能卷起来的泡泡糖……让小时候的姜玉婵觉得特别新奇。

一年后,姜玉婵又跟乡村的孩子们一起,来到当时城市孩子们所在的学校,学校里有笔直干净的马路、鲜花、草坪,还有游乐场……眼前的这一切,让从小在乡村生活的姜玉蝉“大开眼界”。

“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村子里走出去。”姜玉婵说。就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的心里发芽了。

姜玉婵和乡村的孩子们。来源/姜玉婵供图

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困难,“走出去”对于姜玉婵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姜玉婵有机会到唐山市学习室内设计,她便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抓住这次机会。”

从学校毕业后,姜玉婵顺利地留在了唐山市工作。因为室内设计工作的特点,工作期间她常常要跑工地,在工地一站就是一天,有时候一天都吃不上饭。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姜玉婵的许多同学都放弃了,但她坚持了下来,“我当时就有一个信念,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姜玉婵和爱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室。2017年,工作室“升级”成为公司。

姜玉婵一直没有停止努力,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经常到全国各地学习,还到韩国、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国家游学。从纱帽山山脚下的皈依寨村,到米兰、东京,姜玉婵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乡村,成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

乡村的孩子需要图书馆

“我是不是可以为家乡的孩子们做些什么?”每当姜玉婵回到家乡,看到村里有些孩子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她就十分惋惜。

姜玉婵喜欢读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通过书籍学习知识,也通过书籍抚慰内心,在她人生的“至暗时刻”,靠着读书找到了生活的答案。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2021年的一天,姜玉婵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我想在乡村建一个图书馆”。姜玉婵告诉记者,皈依寨村北面倚靠大山,距离最近的县城大概20公里,几乎没有家长会放下手里的农活,专门带着孩子到县城的书店看书、买书。

“图书馆只是一个载体,我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够被理解,被看到,让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姜玉婵告诉记者。

乡村公益图书馆要建成什么样?建在哪儿?能影响多少学生?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姜玉婵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走访工作,经过粗略计算,在图书馆周围四公里的辐射范围内,能影响到4000多名学生,这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姜玉婵和孩子们在逐光图书馆读书。来源/姜玉婵供图

于是,姜玉婵联系到皈依寨村书记兼村主任张洪勇,张洪勇听后非常支持,并批准她将村委会的三间库房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姜玉蝉的朋友们听到她的想法后,也纷纷加入进来。在大家的支持下,2021年6月,姜玉婵开始兴建图书馆。

施工开始,姜玉婵每天从市区到乡村往返近100公里,几乎都泡在工地,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施工期间,张洪勇也会赶到现场,给姜玉婵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两个从未相识的人,为了乡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但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垫基”就碰上下大雨;施工过程出现了资金短缺;村民们开始的不理解……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姜玉婵在中途也想过放弃。

有时候,姜玉婵在车里休息时,看到村里的几位小朋友聚集在图书馆门口聊天,她就把车窗摇下来“偷听”:“我妈说这里要建一个图书馆。”“不可能,图书馆能进咱们村?”“别开玩笑了,那都是电视里演的。”……听完这些话,姜玉婵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觉得,这件不可能的事情能在我们这个村子变成现实。”

把外面的“光”带进了乡村

姜玉婵给图书馆取名为逐光图书馆,“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自己,并为自己指引方向,只要心里有这束光,人生就永远不会偏航。”姜玉婵告诉记者,她顺着光的指引走出大山,又在它的指引下走了回来,建起这座图书馆,希望它可以成为乡村孩子们心里的一束光。

慢慢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走到图书馆施工现场,当起了志愿者。有的人帮忙打扫卫生,有的人帮忙擦拭书架,有的人帮忙给书籍消毒……2023年6月,图书馆建成开始试运营,室内面积180平方米,室外园林面积550平方米。

图书馆陈列着1.5万余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约一半的书籍来自社会捐赠,一半的书籍是购入的新书。在挑选新书时,姜玉婵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先到各个小学进行了解,“当地欠缺什么,我就补什么。”于是,她挑选了科技、地理、百科、艺术等学校课程中未涉及的书籍门类。

“我们想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姜玉婵说。

在姜玉婵的努力下,更多的创意课程被引进来了。航天工程师、无人驾驶工程师、媒体工作者、书法家等各行各业的人走进图书馆,给学生们带来外界的“光”。

2024年8月,北京爱乐乐团的青年演奏家来到逐光图书馆,为孩子们演奏交响乐,带来了一场《星空下的音乐会》。起初,姜玉婵担心孩子们会听不懂,没想到在演奏现场,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演奏曲目也从预先设定的12首,增加到了15首。看着孩子们清澈、认真的双眸,姜玉婵也偷偷落泪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交响乐团来到图书馆举办《星空下的音乐会》。来源/姜玉婵供图

六一儿童节的联欢、小学毕业典礼的合影、《柑橘与柠檬啊》读书分享会……2023年6月至今,逐光图书馆已举办读书和创意活动90余场,接待读者上万人次。“孩子们变化太大了,表达能力强了很多,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张洪勇感慨道。

回忆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这几年,姜玉婵告诉记者,自己也被图书馆治愈了。姜玉婵女儿的同学听说她建设乡村图书馆,将自己演奏古筝赚取的门票钱捐赠出来;在参加活动时,一位唐山大姐的教培班停业,将全部书籍捐献给了图书馆;村里一位大哥从施工开始,就成了图书馆的长期志愿者……

“其实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建起来,并不是我自己有多大能力,是汇聚了大家的力量。”姜玉婵说。她对记者直言,运营图书馆确实很有压力,尤其是资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加入进来。

在逐光图书馆的一面墙上,写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也是姜玉婵的心声,她希望乡村的孩子们在逐光图书馆里“读万卷书”,更希望孩子们以这里为起点,在未来去“行万里路”。

获颁“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姜玉婵获颁“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11月20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纵览传媒,为姜玉婵颁发万元正能量特别奖,致敬知识的光芒,致敬行动着的公益力量。

颁奖词写道:群山之中,她带孩子们书海“逐光”。曾经,她靠读书改变命运、成就自我;如今,她想以知识为灯,点亮后辈们前行的路。这座图书馆,见证了她对家乡深沉的爱,也见证了她“授人以渔”的大爱与热忱。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