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珺
早高峰的车流中,92辆醒目的黄色校车穿行于丰南区城乡道路。丰南区的免费校车为最新国标校车,采取定员、定点、定时、定速、定线“五定制”和三检制、跟踪制、交接制等运行及管理办法,跟车员、安全员与家长间“手递手”无缝对接,惠及262个村庄、6000多个家庭。
从家门口到校园内的“放心路”,解决了家长接送之愁,更连接起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丰南区深入开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示范区创建,扩增资源、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做强保障,不断拓展义务教育公平广度深度。该区继创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后,今年又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
建设“好学校”
把最好的地块、最大笔的资金、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
去年投入使用的丰南区西城学校有91个教学班,学生4100多人。崭新美丽的校园、智能化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座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智慧”学校,副校长杜巧莉介绍,“学校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重点建设以‘一网、一系统、多平台、N应用’的数字化教育体系架构,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丰南区投资22亿元新建的丰南区二中、西城学校、银丰中学去年同时投用,新增学位8000个。今年又稳步启动了兆丰小学、黑沿子小学等4所城乡中小学校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新增学位8280个,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充足供给。
着眼于义务教育城乡布局优质均衡,丰南区综合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测算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超前规划未来五至十年城乡学校布局,2021年以来累计教育投入71.68亿元,新改扩建及维修改造学校80所。超前保障教育用地扩容,将学校建设作为公共设施配套的第一要务,城乡规划教育用地达104块、4000余亩,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教育用地长远保障。
为全面保障教育资金投入,该区建立“两个只增不减”年初预算、专款专用、过程性监测等机制,教育经费预算保持逐年增长,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开支居河北省前列。首推兜底支持教育发展政策,区财政每年额外安排1.14亿元承担学校取暖费、小学免费教辅经费及保安、炊事员等人员工资保险费用,目前丰南学校食堂午餐均价在6元左右,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限量供应,让每个孩子“花得少”“吃得好”。
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生均经费总额少问题,该区优先保障教育资源农村倾斜,2020年以来,累计为农村学校投入3.9亿元,实施了校舍、取暖、食堂、安防、教育装备等升级改造工程,为30所农村学校新建改建塑胶操场,为12所农村学校新改扩建高标准教师宿舍,推动农村学校由弱变强、持续蜕变。
留住“好教师”
精准招聘、绩效激励,缩小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正午时分,丰南区王兰庄镇毕武庄小学的教师宿舍洒满阳光。宽敞明亮的房间设有独立卫浴,配备了空调暖气,“这里安静、舒适,虽然离家很近,但我一般周末才回家住,平时更愿意在宿舍休息、工作。”教师彭鑫说。
毕武庄小学是彭鑫的母校,她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对学校变化的体会也更为深刻,读本科的时候就萌生了回母校任教的想法,“要有人回去,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来。”燕山大学硕士毕业后,她如愿通过考试回到了母校。支撑彭鑫回乡实现梦想的,不只有情怀,“我们学校的硬件软件都不亚于城区学校,而且政府重视、学校关怀,工作氛围也特别好,心里既温暖又安定。”
更多的好老师愿意扎根农村、深耕一线,得益于丰南区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优质均衡的各项改革措施,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推行“定乡镇、定学校、定学科”招聘办法,建立新教师服务期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师资的年龄、学科、学历等结构性问题,全区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达91%、研究生学历占比5%、教师专业对口率达100%,农村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8.9%。
实施“超岗低聘、重岗重酬、倾斜一线”绩效改革,乡村与城区、一线与非一线教师年绩效工资差距达万元。
推进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改革,采取请进来—专家培训、走出去—研修学习、育名师—挂职交流、搭舞台—同课异构、建平台—资源共享“五项举措”,与京津名校开辟精品课程、优质课件、教改案例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平台,每年超40名教师、校长赴京津学校挂职,实现育人理念、教学实践、特色发展等与国内顶尖名校的同步同频。
培养“好学生”
做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答卷
下午的课后服务时段,胥各庄小学的操场和社团活动室热闹而有序,孩子们选择参加自己喜爱的足球、书法等课后活动,探索书本之外的多彩世界。
文化课是优质、音体美也是优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目标是让每名孩子从“有学上”到“好上学”“上好学”,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朵朵鲜艳”。
丰南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从五育并举、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蓄力赋能,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
首创“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德”养成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培育足球、抖空竹、麦秆画、五谷粮艺、舞龙舞狮等中小学体艺特色项目30余个,组建音体美、手工、科技等500多个社团和小组,有效实现“课上+课下”衔接拓展。
以区级研训中心组为龙头,将全区中学分成4个片区、小学分成6个片区,创建10个区级研训联合体,实施“区级学科立标、片级拉练观摩、中心校集体备课、学校跟踪把脉”四项举措,拓宽“教研员领航、视导员示范、名师骨干包联、新老教师结对”四条路径,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教研联动格局。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王文君说:“我们建立了‘1+n’发展联盟体模式,由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构建7个城乡联盟体,覆盖全区15个乡镇、30所学校,实现办学理念、优质师资、教育资源等全要素城乡共享。”
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校园信息化、感知化、智能化工程,建成智慧校园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丰南教育云平台,配置云桌面计算机6300多台、多媒体教室1200余个、自动录播室93个,城乡中小学千兆光纤和无线网络全覆盖,用“线上资源均衡”助推“线下优质均衡”。
区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卢连仓介绍说,该区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增量”和“增值”作为评价“硬指标”,以办学质量和进步指数为重点,实行校园管理、德育效果、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十星级”教育评价制度。建立“1351”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体系,即依托“1”个学生成长平台,构建校、家、社“3”方主体评价机制,形成德智体美劳“5”育融合评价内容,输出“1”份学生综合评价成长报告,为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场域的综合素质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