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 06:32:2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酱”心不改,只为留住记忆中的味道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吕泽萱)“孩子,去菜市场给妈打斤酱油。”这是多少70后、80后儿时的记忆。现如今,酱油品种琳琅满目,当年酱油的味道你还记得吗?近日,记者走进丰润区沙流河镇薛家屯村香王酿造厂探访古法酿造酱油,寻找儿时的老味道。

走进香王酿造厂食品加工厂,一股浓郁的调料味扑面而来,60口大缸整齐地摆放在厂内,房顶是透明的,阳光直晒大缸。“我们是用古法工艺酿造酱油,得晒380天呢。”香王酿造厂厂长王少凡骄傲地说道。

王少凡查看缸内晾晒发酵情况。记者 吕泽萱 摄

酱油运用蒸豆、拌曲、晾晒、淋油等古法工艺酿造而成。缸内选用东北有机黄豆,人工挑选,将瘪的、坏的大豆淘汰,选出的好豆子进行泡豆;泡完之后放到大蒸屉里蒸,蒸40分钟左右后再闷一段时间,即可以出锅;出锅后将大豆与白面进行搅拌,达到一定温度后加上曲种进行发曲;经过48小时发曲,缸内长满菌丝,加盐水盖上罩子进行晾晒发酵;最后榨取酱油。酱油成品进入化验室根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出酱油的等级。“100斤豆子也就出200斤特级的好酱油。”王少凡说。

酱油缸淋油后,王少凡观看色泽。记者 吕泽萱 摄

王少凡今年已经77岁,酿了40多年的古法酱油。1984年,他半路改行跟妹夫谢文江学习古法酿造酱油,现在是第四代传承人。

王少凡酿造酱油除了运用传统工艺,还在口味上下足了功夫。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来薛家屯村串亲戚的朱丕基相识。得知朱丕基在沈阳也是从事酿造酱油的工作后,他眼前一亮,想在酱油的味道上加以改善。于是他与朱丕基搭伙儿一起研究古法酿造酱油。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研究,王少凡调制出的酱油色泽介于老抽与生抽之间,味道鲜美、酱味浓郁。“现在老乡们特别认我们的酱油,说‘你得把古法好好弄下去,可得发扬光大’。”王少凡笑着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王酿造厂除古法酿造外,也开始机器化生产。在古法酿造厂房的后方,一个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同样的黄豆筛选过程、制作流程,但蒸煮更高效、容量更大、酿造酱油更高产。除了酱油,香王酿造厂还生产醋和各种调料共3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17个省,从超市到线上同步销售,已成为当地的一大品牌。

编辑: 海伦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