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14:38:0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稻香蟹肥 唐山滦下灌区稻田节水有妙招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初冬时节,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四农场的水稻已经颗粒归仓,这里不仅产水稻,还出产肥美的稻田蟹。

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区,农场水稻长势好、品质高,盐碱地里稻花香,得益于唐山市滦河下游灌区(以下简称“滦下灌区”)注入的“源头活水”,让沿海滩涂变为良田。

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四农场的水稻喜获丰收,得益于滦下灌区注入的“源头活水”。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滦河是滦下灌区的主要水源,由潘家口、大黑汀和桃林口三大水库联合向灌区输水。”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事务中心主任刘红卫介绍说,这个地处唐山南部沿海的灌区,是1958年为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建立的,110公里输水干渠蜿蜒分布,承担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区、海港经济开发区“两区两县”的稻田、苇田的供水任务。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5.8万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稻生产灌区。

唐山市曹妃甸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建明,种了30多年水稻,“今年的收成真不错,亩产能达到1500斤以上。对于沿海盐碱地来说,丰收离不开淡水的浇灌。”

每年4月1日至9月20日,是滦下灌区的供水期。在这期间,滦河河水通过曹妃甸区的西灌区分水闸闸门缓缓流入干渠,经过支渠、斗渠和农渠进入田间地头,对水稻进行灌溉。

“西灌区分水闸是滦下灌区输水干渠的末梢,距渠首64.5公里,为下游曹妃甸区的9个农场、27万亩稻田提供灌溉供水服务。”刘红卫介绍,“前一段时间进行的灌浆期供水,主要是保证土壤的湿度,增加水稻的千粒重,‘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最大程度保证水稻稳产,助农增收。”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

在滦下灌区利用增发国债新增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滦下灌区负责人与施工方探讨最优的施工方案。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粮食丰产离不开科学、有序、高效的灌区供水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滦下灌区不断探索稻田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工程、管理和农业等措施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前灌区水稻种植户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刘红卫表示,近年来,根据水稻生长周期,他们指导水稻种植户大力推广二淋水的重复利用、稻田整地和节水控灌等节水技术,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何谓二淋水?刘红卫解释,就是田间灌溉水从稻田排出去(排到排沟)后的盐分偏高,再补充新的淡水,二次中和后降低了盐分,再抽回来灌溉。这种二淋水方式,既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又达到了节水、省钱的目的。

按原先的水稻种植模式,稻田里长期保持水层,是不断水的。现在有一个烤田期,大约10至15天,没有水层,不使水,这样能节省一部分水。刘红卫表示,烤田对于水稻来说,好处多多,不仅有利于水稻生长,还能增加水稻的产量。

“以曹妃甸区几个农场为例,目前,一亩地用水定额是530立方米,通过各项节水技术的使用,现在一亩地的用水量已控制到四百六七十立方米,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到450立方米。”刘红卫说。

记者来到滦下灌区信息化调度中心,看到灌区的一个用水管理信息平台,灌区下游所有的监测数据都汇总到平台,这里相当于灌区的一个“信息大脑”。

滦下灌区每年提前科学编制各区域的配水方案,并根据气象数据逐步完善用水计划。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水量平衡及调整。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水资源浪费。

滦下灌区利用增发国债新增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改善当地70万亩稻田的灌溉条件。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近日,记者在滦下灌区利用增发国债新增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往返有序,河道两侧的波浪桩护砌整齐划一,干劲十足的建设场景正在“满格”上演。

“施工受供水期影响比较大,一直是高水位施工,在7月10日相对供水小流量时,滦下灌区输水干渠城区段打波浪桩,抢抓了两个月的工期。灌区停水后,组织施工队伍饱和施工,配齐设备和人员,多作业面施工。”刘红卫介绍,确保新增工程今年12月底主体完工,而且国债资金按要求拨付完毕,为保障灌区粮食安全增添新动能。

该新增工程施工项目包含:40.36公里渠道疏浚治理,新建2座、改造7座渠系建筑物。工程全部完工后,滦下灌区将充分发挥输水干渠“小型水库”调蓄作用,骨干工程完好率将由92.5%提升至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5提高至0.63,将改善当地70万亩稻田的灌溉条件,年节水10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有力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目前,滦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万亩,2022年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灌区”,2023年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

编辑: 郝毅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