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郑义祥 梁赞英 金鹏)在11月28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乐亭县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通过智慧农业种植出的盐碱蟹田米受到了关注。12月1日,在该产业园,魏明朝跟记者说的最多的两个词汇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这如同插上了双翼,让我们‘F5’更加名副其实。”
2023年10月,魏明朝、段严严、张辰、赵金宝、李志国5位青年,因为对盐碱地的“智慧”治理模式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乐亭农民界的“F5”。时隔一年多,在园区指挥室,魏明朝首先向记者展示的是稻田认养微信小程序。
“今年7月小程序上线以来,已经有200多个地块儿被北京、天津的客户认养,园区产出的新米、稻田蟹第一时间端上了客户的餐桌。”据魏明朝介绍,园区将稻田按面积分为0.2亩和0.5亩两种,让客户灵活选取,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随时随地了解稻米的种源、播种记载、田间管理、收割晾晒情况。到了收获季,除了绿色无公害的新鲜稻米,还能吃到最肥美的稻田蟹。
“F5”的成员赵金宝认为,稻田认养初战告捷,距离园区发展目标又近了一步。按照规划,园区借助京津冀供应带核心腹地优势,依托盐碱地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持续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配套,打造集盐碱地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农业、智慧5G物联网、科技研发、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智慧农业。
“园区已经驶入京津冀农业领域协同发展的‘快车道’,正在从生产场景向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延伸,这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段严严说,“我们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天津中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平稳推进,大数据、遥感技术、物联网及软件开发等新技术在我们这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依托田间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多种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状态、气象环境等进行智能分析,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这是“F5”足不出户轻松种田的秘密。李志国说:“我们即将与天津一家重点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为智慧平台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支持。前几天,园区领导还去了北京大学现代农科院,寻求技术合作。”
“事实上,我们跑得又快又好。今年在原有1500亩的基础上,又流转了8500亩盐碱地,明年计划再增加10000亩。这些农田将会在现代农业设备和管理方式的加持下,逐步达到高标准化,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竞争力。”团队中的张辰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