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徐喆 通讯员 于立安)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累计引进京津重点转移项目156个,与天津市宁河区开展对接交流90余次,“3+2+N”产业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芦台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批新的合作成果折射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津冀正式签署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唐山芦台示范区的第八年。作为我省全域在天津内的“飞地”,8年来,芦台持续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协同发展实现由浅入深、由重点突破到多点开花,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走进位于芦台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的东方诚智能制造产业园(河北)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厂房的主框架已搭建完毕,忙碌的场景随处可见。
今年1月,芦台经济开发区和北京东方诚建设集团签约,双方在芦台共同建设集研发设计、资质认证、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建筑施工全产业链条一体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北方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在芦台精准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公司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次性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开工前全套手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拿地即开工’全流程审批红利。”东方诚智能制造产业园(河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海涛说。
2017年6月,北京东方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其部分生产环节迁至芦台经济开发区,业务加速拓展。
芦台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协同发展“微中心”的平台优势,把区域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把服务京津企业和营商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吸引了一批央企、国企和优质民营企业落户芦台,初步形成以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智能采暖设备三个传统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两个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2+N”产业体系。
为了加强同京津等地的协同合作,将更多项目、人才和资源引进区内,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今年,芦台组织50余家企业赴京津等地高校开展“揽英才 创未来”万企进千校活动6场,依托区位优势,与天津市宁河区组织开展津冀联合招聘会3场,以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合作模式,为区内企业引进一批批优秀高校毕业生,用优质人才引进助力协同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引进毕业生2007人。
同时,芦台还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天津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医共体关系,医保报销实现联网结算;9所中小学校与宁河23所学校签订津冀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目标,提速交通一体化步伐,与宁河区打通交界的7条、11公里“断头路”,一张“对接南北、联动东西”的交通网络在芦台构筑。
接下来,芦台将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持续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环境联防联治,打好“融入”牌、唱好“对接”戏,加快建设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再谱协同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