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保民生,政策加码兜底线,真情相助救急难,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冀人社字〔2024〕2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就业帮扶真情相助
二、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1月下旬
三、援助对象
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青年等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四、活动目标
(一)服务暖民心。扎实开展上门服务,广泛宣传援助政策和帮扶举措,进一步提升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的知晓度、可及性,有效缓解就业困难人员求职焦虑情绪,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切实提升援助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帮扶见成效。严格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服务,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有效开展“一对一”暖心、贴心、针对性就业帮扶,帮助一批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创业,帮助一批已就业的服务对象提升就业稳定性,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工作有提升。坚持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不断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做实做细“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促进就业援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五、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走访摸排,做实做细基础台账。各县(市、区)人社部门、残联组织要全面开展联系对接,及时将登记失业(长期、大龄)人员、零就业(低保)家庭成员、失业青年(困难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持证残疾人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梳理登记失业人员信息与残疾人实名信息,做实做细服务对象基础台账,确保人员底数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服务需求清。依托社区(行政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残疾人之家,全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对年龄较大、身有残疾、失业时间较长等人员,组织入户走访慰问,面对面宣讲就业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心理疏导等服务,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对就业难度较大、出现焦虑情绪的人员纳入重点帮扶对象清单,实施定期跟踪回访,确保各类帮扶关怀到位。〔责任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联合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二)广泛收集适合岗位,做实岗位信息清单。各县(市、区)人社部门要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收集一批适合服务对象技能特点的就业岗位,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设立一批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平台,归集一批物业管理、便民服务、保洁保绿等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各县(市、区)残联组织要根据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的远程客服、数据输入、操作组装等就业岗位。要根据用工地点、行业工种、薪酬标准、适配对象等岗位要素,分类细化岗位清单,提高岗位供给针对性。〔责任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市残疾人联合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三)制定分类援助计划,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各县(市、区)人社部门、残联组织要根据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对就业意愿不足的,开展1次政策宣讲、1次职业指导;对就业技能缺乏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帮助其明确培训方向和技能目标,对有培训意愿的,推介至少1个适合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课程,提供至少1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信息;对有就业意愿的,帮助制定求职计划,对照岗位信息库,推荐至少3个适合的就业岗位;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开展“清零”行动,确保活动月期间,每个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对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开展精准帮扶专项活动,有针对性进行岗位开发和匹配,就近就地推荐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项目;对长期失业人员,要组织职业体验,加强心理沟通,帮助提振信心,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其尽快找到求职方向。各地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进社区活动,组织职业指导师等专业力量,对照援助对象清单,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一人一策”援助计划,确定差异化帮扶措施,活动期间每个街道开展至少一次“求职坐诊”服务。对援助对象较多、帮扶难度较大的区县、街道、社区,要派出专门工作队、服务队,实施“一对一”跟进帮扶。〔责任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联合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四)举办系列专场招聘,提供就近就业服务。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突出精准服务导向,制定分行业、分岗位、分地区的招聘活动计划安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专场招聘会要突出小规模、广覆盖、多批次的工作导向,依托服务对象实名制清单,开展精准化招聘,招聘会要统一使用“2025年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名称。要用好微信小程序、APP等线上移动平台载体,搭建线下招聘流动平台,开出“就业大篷车”,利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驿站”、“零工超市”、“零工市场”等基层站点,组织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力量,送岗位进社区、进家门,营造“就在身边”火热氛围。〔责任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五)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推动就业政策落实。各县(市、区)要围绕《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4〕84号)明确的“两优惠”“三补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密集政策宣讲,打造打响政策品牌,更好支持服务对象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对重点群体较为集中的社区、用人单位较为集中的园区主动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要全面盘点就业援助政策落实情况,对审核通过尚未拨付的,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六)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各县(市、区)要广泛开展援助对象上门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现场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面对面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和就业服务需求,帮助其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服务对象实施兜底安置。开展服务对象与参保人员数据比对,按规定兑现失业保险金等失业保险待遇,推动有关部门为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服务对象实施临时救助。〔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市人社局信息管理中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疾人联合会〕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就业援助工作,健全“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将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作为元旦、春节期间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安排,周密组织。要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其就业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
(二)加强风险防范。各县(市、区)要加强就业风险和就业领域的舆情监测,对服务对象多、帮扶难度大的县(市、区),省、市将派出专门工作队、服务队,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杜绝因失业导致个体性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加强现场招聘会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巡查力度,稳妥有序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三)广泛宣传报道。各县(市、区)要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式宣传矩阵,运用全媒体手段,提前广泛、充分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安排、参与方式,结合实际举办启动仪式,提高活动的知晓度与影响力。活动期间及时将图文影像、新闻线索等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指定邮箱,省市人社、残联部门将及时宣传推广。
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活动成效,于2025年1月23日前报送活动总结。每周周一上午10点前,报送上周一到上周日的新增数据。经签字、盖章后,将附件1、附件2电子版和签字盖章扫描件分别发送至市人社局、市残联邮箱。初次报送日期为12月30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张荣光 王莹
联系电话:2803089 2803101
电子邮箱:tssqjyfw@126.com
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人:袁帅 杨园园
联系电话:2823094
电子邮箱:cljiuyezhongxin@163.com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