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金鹏 通讯员 郭强)新春伊始,迁安市万余家“微工厂”的车间内,机器轰鸣,马达声声,正在开足马力抓生产,赶制各类订单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大早,迁安市翔燕服饰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缝纫机“嗒嗒嗒”地响个不停,50多名女工正坐在缝纫机前,娴熟进行穿针、走线、锁边、缝制等工艺,有条不紊地赶制着棒球帽,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们去年腊月二十六开始放假,今年正月初八的时候就开始上班了,因为需要给国外客户生产42000顶棒球帽,这两天急需要完成。”公司生产经理尚力红介绍说。
翔燕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以生产运动帽为主的加工企业,以来料加工、订单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年生产运动帽150余万顶,帽子全部出口国外。从原材料到辅料,从裁剪到缝制,从包装到运输,一顶帽子需要20多道工艺,公司已经衍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每年都能接到俄罗斯、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 。
“今年我们的生产任务比较紧,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现在急需扩大生产规模,设备已经准备好,需要招收一批新工人,对新工人进行培训,扩大生产力量。”尚力红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迁安市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在劳动力相对集中的镇、村开办乡村“微工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等措施,引导群众参与服装加工、插花定做等工作。同时,引导“微工厂”走规模化、产业化、订单式“抱团”发展之路,在盘活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截至目前,该市已经开办各种“微工厂”1万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