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吕泽萱)隆冬时节,遵化新店子镇万子峪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加工、制作、晾晒红薯粉条,手工红薯粉条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的新“薯”光。
据了解,万子峪地势较高,土地多为石灰岩和红黏土混合土壤,种出来的红薯甘甜可口、软糯不腻。手工红薯粉条所用原料为当地红薯,师傅将调和好的红薯淀粉面团放入粉瓢,不停敲击,一根根劲道十足的粉条从瓢孔中漏出,落入沸水中。经过短时间熬煮,粉条被捞到冷水中冷却,而后被挂到户外晾晒。
制粉师傅刘庆银说:“我家的手工粉条制作技术已经传承了100多年。现在每天能制作1500来斤红薯粉条,手工制作工艺虽然繁琐,但味道更纯正。”
几十排粉条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而干透的粉条色泽更加鲜亮,散发着红薯的清香。万子峪的手工粉条在外小有名气,更有北京、天津等地的顾客上门来采购。近年来,万子峪村立足实际,通过引导村民规模种植红薯,发展红薯粉条加工、销售产业,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