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08:03:0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岸边涌春潮

记者 景立华 通讯员 才琳 王宇

蛇年新春刚过,曹妃甸巨舶穿梭,涛声阵阵。2月16日,记者走进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感受这里京冀企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春开局,动能强劲

曹妃甸40万吨级深水码头一片繁忙。封闭廊道皮带运送着铁矿石,至五矿曹妃甸交易中心项目精混成品大棚。堆场内,机械运转不停,中央控制中心员工正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五矿曹妃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赵伟对记者说:“我们生产的‘五矿标准粉’是首个获批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割资格的国产混矿品牌。今年1月份以来,公司精混产量和营收创新高,实现首月‘开门红’,为全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在首钢京唐公司,制造部兼数智运营部部长郭亮介绍,今年1月份公司坚持高炉稳定顺行,全流程低成本生产,聚焦高效与高品质制造,铁、钢、材产量超计划完成,锌铝镁汽车外板等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整体废次降率同比降0.84% 。

在曹妃甸港,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2月15日,曹港集团、曹港股份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795万吨,正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彰显强劲发展动能,为区域经济全年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京唐LNG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寒潮时保供责任重大,要彰显央企担当。截至2025年2月4日,京唐LNG公司唐山LNG接收站春节期间气化外输天然气1.7亿立方米,装车外输804万立方米,为京津冀抵御寒潮提供坚实能源保障。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该站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突破600亿立方米。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五矿曹妃甸与矿石码头共建铁矿石综合冶金性能实验室,引入先进设备,实现矿石快速精准检测,降低成本和时间,“自查自检”模式既提效又节省费用。2024年3月25日,“华北理工大学五矿曹妃甸实践基地”依托该实验室挂牌成立,推动国资央企与河北高校“产学研”结合与技术成果转化。智能配矿等关键技术在五矿曹妃甸落地应用,带来显著效益。五矿曹妃甸打造“科技联盟”,与多所高校深化合作,与科研机构组建科创联盟,成立创新工作室等,形成创新资源聚集的“强磁场”,提升核心竞争力。五矿曹妃甸技术部部长卢宽对记者说:“依托科技赋能,2024年公司混矿价值与产业协同能力提升,精混产量站上400万吨新台阶,经营规模同比增长29% ,港口集约型绿色炉料基地建设也迈出坚实步伐。”

在首钢京唐公司,一位员工向记者展示一片蝉翼钢:“它厚度仅0.07毫米 — 0.15毫米,最薄相当于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微微摆动,这片蝉翼钢似在随风起舞。其采用二次冷轧低碳轧制工艺,表面光滑如镜,可作5G设备用钢,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电池连接片等,供货华为、中兴等支撑我国重大科研项目。

首钢京唐能源技术运行中心主任郑狄告诉记者,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水循环利用率近100%,获评“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基本全量回收用于加热发电,还可生产工业乙醇蛋白质等。公司能源与环境部部长陈恩军说:“2025年1月份,首钢京唐二次能源发电量比计划增加2045万千瓦时,自发电率提升2.1%。”首钢京唐循环经济中心产品研发室主任程峥明向记者介绍:“固体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成为高炉等行业原料,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环保,其制备的混凝土用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

据介绍,首钢京唐炼钢余热用于海水淡化,日产淡水9.5万吨,每年节约淡水资源2800万吨,浓盐水还可供给附近化工厂生产盐碱产品。

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2024年,曹妃甸区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承接平台作用愈发凸显,京津产业和教育、医疗、科技等资源加速聚集。

在产业承接方面,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京津项目51个,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新落户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家,累计达到7家,数量位居全市之首。

在民生领域,天津南开曹妃甸友谊学校正式开学,为当地学子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王府井商业中心、清华长庚医院曹妃甸中心医院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商业和医疗配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曹妃甸正通过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编辑: 王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