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正在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闺女从外地发来微信:有一个线上写作训练营公开课,明天晚上七点半开始讲,九点结束,为期5天。我已经报名了,感觉对提高文学写作水平会有帮助,咱俩一块听听吧。
我回复:好。
我的文学水平不高,却对文字情有独钟,平日里喜欢看些文学书籍,浏览一些杂志。看着看着,便有了想写些文字的冲动。想法很单纯,一来记录一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二来聊以测试一下自己的文字水平,不至于把上学期间老师辛苦教的那些知识忘干净。
闺女邀我听讲座,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平日里,我是不会玩牌、打麻将消遣的,但人总归要有些有益的兴趣爱好,读书、写作便是。我和闺女有着共同的兴趣,在同一课堂,异地学习,也不愧为一件趣事。我们一起学习、写作,既是父女,又是同学,亦是朋友。鼓励,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中,起着微妙却很重要的作用。平时,我们也是相互探讨,相互鼓励。这次,我们更是要同步提高、共同成长。
接下来,便开始聆听由宋老师主讲的写作公开课。
第一天,我们在异地同时线上走进同一课堂。第一讲,写作成长路径:找方向,练技术。我仔细听,认真记,并与老师互动。现代化的讲课方式,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天,正听讲座时,《常宁作家》的编辑老师发来微信,商榷一篇预备刊发稿件里的一些细节问题。讲座没能完整听完。闺女知道此事,给我发来了当天的讲座截屏。我说:每天听完一次讲座后,我都会把讲座笔记整理出来,以备日后复习。你发来截屏,正好补上了我这节课没听到的部分内容。
每次讲课前,班主任老师和闺女都会同时提示我,做好上课准备。我也是提前打卡,准时听课,做好笔记。工作之余,多学点东西,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5天课程结束。通过这次学习,我俩都受益颇多,既学习了一些新的写作理念、写作技巧,还增强了父女间的沟通交流。
平日里,闺女的工作比较忙,我把笔记整理好后,给她发过去,同学之间,就该互帮互学。闺女还挺感动,说有这样的同学真好。
除参加写作书苑为期5天的训练营外,我还参加了由主编刘老师主讲,为期4天的新媒体写作。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加入了二十多个文学写作交流群,从中汲取养分,在学习中写作,在写作中学习。期间,也写了一些文字,并在纸媒和网络平台上刊发。在写作群里,学习作家、诗人们针对作品构思、创作脉络、谋篇布局、修辞手法、凝字炼句等的心得和技巧。聆听了作家李春雷老师20多期的文学讲座,以及许多作家、诗人的讲座。
学习和写作,就像喝咖啡一样,尝之略苦,细品,则会有一股香甜的味道,沁入心脾,这叫苦中作乐。对于写作来讲,如果有了兴趣,即使写到后半夜也是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学习写作,贵在坚持,贵在练习。有一次,凌晨一点多,我忽然来了灵感,脑子里迸发出了一些语句,本想等次日早起记录下来,又怕会忘记,便悄悄起床,到客厅记录了下来,这种感觉,洗刷了困意,内心是愉悦的,充盈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学习是终身的,大家都在努力,我也不能偷闲。学习,对于增长见识、提升自身修养、提高工作能力、精进业务水平、愉悦精神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让所学知识充实、丰盈自己,把绚丽生活的点滴缀成诗行,把生活过往描绘成华章。笔尖蘸满感慨,把岁月绘成一幅水墨丹青,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这便是写作赋予生活的美好。
系统学习写作一年来,我有70余篇(首)作品,刊发在二十多家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上,并多次在各级文学大赛上获奖。闺女也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各类媒体,刊发诗歌、散文等作品百余篇,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文学奖项。我俩还多次在各级文学赛事上同台获奖。发挥工作余热,映照美好初心。这便是我的一些小成就、小喜悦、小乐趣。人,除了衣食住行,还需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们是父女般相敬,朋友般相知,同学般相处,师生般教学相长,文友般共同学习、探讨、进步。年轻人,要向长者学习,长者更要追赶年轻人的脚步。
多少年来,我一直坚持充电学习。从书本上觅知识,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去辽宁沈阳参加科技研讨会,去河南泌阳、陕西延安、内蒙古锡林郭勒、广西桂林、山东寿光、承德兴隆等地参观、采风过程中,认真听,虚心学,用心记,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让终身学习贯穿始终,让终身教育伴随我们的一生。知识丰盈了我们的大脑,强劲了我们的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大国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学习,是一个人的终身事业。我要用饱满的热情记录生活的点滴,在平凡的生活中,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时代在变,学习的态度不能变。一个人的学习,是强大自己;全民的学习,会强大一个时代。时代的发展,是以学习为基础的,学习促进科技的进步,科技发展促进时代的腾飞。
我们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和闺女同学习,共成长。愿生活,在我们的笔下更绚丽,更诗意,更甜美。
愿一切美好的记忆,永存心间。
(张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