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17:28:5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生活丨老妈的腊八粥

580c390441bdb4e0565010b95337038.jpg

我的老妈高高胖胖的,识字不多,手中总夹着一个大纸烟筒子,一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形象。她日常做饭不是大菜卷子就是小鱼儿熬豆芽贴饼子什么的,都是些特别简单的饭食,主打就是一个“快”字。用现在人们的话说,就是做饭“糊弄”呗。

在我的印象中,老妈对腊八粥出奇地重视。放小杂粮的时候,总讲究六、八这样的吉利数字。看到她收拾做腊八粥的材料之时,我每每问:“为什么必须是六八呢?”她总会不厌其烦地说,就图个六六大顺发发发,过日子顺当呗,和现在人们的观念差不多。虽然看似有些迷信,但这是老妈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吧,只不过没有现代人这么讲究罢了。

为了做出有意义的好吃的腊八粥,老妈在平时就开始准备了。腊八粥常用的豆子,无怪乎我们常见的红豆、扁豆、黄豆、爬豆等。谈到这些豆子的时候,因为我家园子比较大,老妈总是东一块西一块地种些,属于见缝插针的那种。种的不多,够吃即可。

但她种爬豆可不是乱种的,说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那是一年夏天,早豆角已经下架了。老妈在收拾完豆秧之后,就在架下种了些爬豆。等到秧苗起来的时候,有些秧苗已经顺着架子爬到邻居家黑枣树上了。那个时候,我是一个顽劣的孩子,在黑枣熟了的时候,总是顺着黑枣树爬上去,摘些黑枣吃,虽然此时的黑枣有些涩,但是干了的时候,就是甜甜的了。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无异于一种天然的美食。那次我借摘爬豆的功夫,爬到了一些较高的枝桠处,伸手摘下树枝上吊挂的豆角,顺便摇落之前够不到的黑枣。但因为手滑的原因,我从树干上出溜了下来,手臂大腿都脱皮了,鲜血淋漓的样子让老妈难过了好多天。自那以后,她再也不在树下种爬豆了,这也是对我一种别样的爱吧。

老妈做腊八粥可讲究了,不仅在用料上讲究,更在意深刻的寓意。一定放上枣和栗子,就是老妈想让我“早日长大,成家立业”的意思。那时我们村子是没有栗子的,想在腊八粥里吃上栗子,必须自己买一些。此时老妈就会拿上一些钱,到后街李静林大爷那里,他在县城供销社担任主任。老妈把钱给他,他就会在县城北边的一些村子淘换一些栗子大枣什么的。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做腊八粥缺什么就托大爷买什么,因此我家腊八粥就有了别的人家没有的香甜了。

老妈做腊八粥的时候,放入的栗子并不是惯常人家那样,洗净了就放到米豆锅中煮的。此时她会把栗子单独在大锅中煮一下,用牙一咬,熟了,之后捞出来。再把锅中的水舀净,加火,在锅中水汽干了之后,就是倒入栗子的环节了。她用大锅铲在锅中不停翻炒着,在栗子炸裂之后,此道工序也就完成了。这时栗子大多张开了小嘴,掰开有一种焦糊感,嚼在口中香香的。此时老妈就会掰开一个,塞到我嘴中,让我尝尝,美其名曰,看看熟了没有,其实就是想让日常摸不到“荤腥”的我解解馋罢了。此时的栗子必须在嘴中转上几圈,就是为了享受那种焦糊的味道。在看到我点头称是之后,老妈就会从锅中抄出一些,塞到我的裤兜中。我会第一时间找到小伙伴,在大家面前炫耀一番,看到他们羡慕的眼神,心中收获大大的满足感。

正式做腊八粥的头天,老妈会早早把几种豆子和米洗净,用水泡上,说这样可以熟得快一些。而真正到做腊八粥的那天早晨,她更忙了。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老妈说此时早起可以早一年,让今后日子过得更红火一些,还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此时的腊八粥必须大火烧,和老妈平日做饭总想节省柴火不一样,她不断地加柴。开锅后,她还不时掀锅看下,用勺子舀起粥看是否有黏黏的感觉。看火候到了,她方才住火。

在腊八粥做熟之后,她会把它盛在一个大黑盆中。这个大黑盆,是泥做的,之前听二爷说,这盆子是黑泥摔打致密后,在柴窑中烧炼的,虽然自己不置可否,但直到现在也信其然也。吃腊八粥的方法和平常一样,老妈会给我们每人舀上一碗,再盛上一碗豆芽小鱼儿什么的,这样一顿丰盛的美味就开始了。

老妈到今年农历十月离开我们已经有九年时间了,每每到腊八时节,我都会想老妈的腊八粥,想起她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想起她塞在我嘴中炒栗子的滋味。 (李立新)


编辑: 杨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