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09:50:5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生活丨唐山开春第一鲜

面条鱼1.jpg

唐山靠海,多有海产,人们叫做海货,无论是否鲜活。干品味道醇厚,回味悠长,但需泡发。如海米、如干贝、以及各种鱼干和贝肉干。

海米即干虾仁,不谙者以为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有一种大而轻,淡红色带些许虾皮者,应为下品。真正的海米,有米的样子,攥在手里沉甸甸的,干而实成,弯曲的个头不过指甲盖大小,颜色金黄,味鲜而不咸,此为金钩海米,是为上品。一锅汤,洒数十枚便胜过一勺味精。这种海米,是唐山包三鲜馅饺子所必需,味道远非鲜虾肉可比。

早春未到,渔汛先至。立春前后,大批的白雪虾和面条鱼上市。鲜活的白雪虾为银色,闪着粼粼的光,噼啪乱蹦,熟品成为雪白,色如醴酪,干品为虾皮。它和面条鱼一般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有时候一网下来二者兼而有之,过去的小贩会拿到摊位上现拣现分。时下则不同,面条鱼价格昂贵,已不屑和白雪虾为伍,二者往往分为两堆,泾渭分明。但这两种东西上市时间较短,约有十几天的工夫,大喷就过去了,想吃就得趁早。

白雪虾不宜久存,冷冻会发黑,而且有一股淤泥味道。面条鱼则适宜冷冻,封存得好,一年半载尚能保持原味。女儿移居海外,时常想念家乡味道,开春之时,我们会买上五六斤,每半斤一包,用食品袋包起来冷冻,一般年前女儿会回国探亲,由此便可品尝到珍藏了一年的春天味道。父亲在世时,尤爱面条鱼,老人家牙口不好,常以面条鱼炒蛋下酒。自从价格飞涨之后,便很少尝鲜,总是等到价格落了再买些解馋。所以每逢面条鱼刚上市,我就总要买上斤八的,让老爷子吃上第一拨,价码不同,味道也不同,这叫头轮鲜。我现在一看到这东西,便会每每想到老父抿着酒享受的模样,内心不免有些酸楚。

我的印象中,面条鱼是春天才有,一尝到它,便是春天到了。但《畿辅通志》引《永平府志》说:“小白鱼,似面条而小,季秋始见,味极清鲜。”不知是不是我们常吃的那种,但季节不对,也可能是生长期不同。无论如何,面条鱼是唐山一带名副其实的开春第一鲜,鲜指味道,而非鲜活。此鱼长不盈二寸,通体乳白,有的会有粉色条纹,犹如玉带条血,晶莹剔透。但一经出水会变得绵软,如面条一般,但肉质紧实,有的满腹鱼籽。《永平府志》记载面条鱼的特点:“俗名出水烂,似面条而柔软过之”。清代以前,唐山沿海各县大多归永平府辖制,可见那时面条鱼早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盘中之餐。

很多人会把面条鱼和银鱼弄混,虽然面条鱼也被一些地方称为银鱼,但却是海产,并非淡水中那种叫做银针鱼的东西,那种鱼有些透明,味腥且不鲜嫩。有词条注释面条鱼:“即银鱼。体细长,微透明,口大,无鳞”,这种口大透明的,其实就是淡水银鱼。杜甫的《白小》诗:“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尺寸虽差不多,但咏的并不是海产面条鱼。古人对海产和淡水的面条鱼也有过辨析,清代金石学家冯云鹏,请好友著名吃货、随园主人袁枚题词的《红雪词》中就有“咏白小”,有注云:“即银鱼,杜诗,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记事珠》以为面条,非也,吾通产塔影河者佳,不亚于莺脰湖。”可见是河鲜而非海味,而且以太湖和莺湖所产为最佳。

明顾起元的《客座赘语·鱼品》中记载:“有面条鱼,身狭,而长不逾数寸,银鱼之大者也,裹以面糊油煠而荐之。”唐山产的面条鱼当然可以裹面糊油炸,但“数寸”还有“之大者”,显然不是“我们的”面条鱼。其实这种东西古代叫做“脍残”,淡水鱼也。清代学者、美食家谢墉曾咏过南北美食,有诗集《食味杂咏》,其中南味之五《银鱼》注云: “色白如银,长寸许,大者不过二寸,乡音亦呼儿鱼,音同泥,银言白,儿言小也。此鱼古书不载,罗愿《翼雅》于王馀‘脍残’云又名银鱼。‘脍残’虽相类,然大数倍,不可混也。”可见这种叫“脍残”的淡水银鱼和海产的银鱼虽然很像,但大得多。

周作人虽是绍兴人,熟悉南食的他却对北方的风俗饮食尤为关注,他不仅录抄了记录老北京吆喝的《一岁货声》,还专门针对《食味杂咏》写了一本《食味杂咏注》,注释银鱼曰:“银鱼出水即不活,渔家急暴干市之。有甫出水生者以作羹极鲜美,乡俗名之曰水银鱼,以别于干者。”这才是北方的银鱼——面条鱼。但雍正《滦州志》记载:面条鱼,“似银鱼,而身细肉薄,干可以畜,俗曰面条,天津、永平出。”由此明了唐山一带基本认可面条鱼的叫法,别地则是面条、银鱼混着叫。

面条鱼的吃法很多,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时品》中,记录了京师人吃面条鱼朴素简单:“……小葱炒面条鱼,芦笋脍鯚花,勒鮝和羹,又不必忆莼鲈矣。”我家食之,多有三种,这是父母一辈传下来的。其一便是面条鱼炒鸡蛋,不必放葱,否则会遮蔽鲜味,只需把鸡蛋和面条鱼搅在一起,油热后下锅,然后颠勺翻面,出锅后呈圆饼状,几乎和摊黄菜做法一致,吃起来软糯鲜香,最适合老人吃。其二是烧汤。不用炝锅烧油,锅水头开后放白萝卜丝,二开后放面条鱼,三开即可出锅,放少许盐即可。这种萝卜丝面条鱼汤,顺气祛痰,而且白萝卜的甜味和面条鱼的鲜味互相作用,既去腥又提鲜,乃汤中上品。其三是包馅儿,以包饺子为最多。

面条鱼筷子粗细,根本不用去头、骨和内脏,舍不得,也没办法扔东西。只需简单剁上几刀,千万不要剁成鱼糜,吃不出口感,也会丢了鲜味。选三肥七瘦五花肉剁馅,约占面条鱼五分之一,加姜末、花雕调味去腥,俏上一把鲜韭,面条鱼水大,易杀汤,炸花椒油再打上一枚鸡蛋以锁住水分,便可开始搅馅。筷子一转地覆天翻,屋里瞬间充盈着鲜香之气,人已心慌腿软,馋得不行。当然也有素馅,只放炒好的鸡蛋碎。饺子出锅,趁热咬上一口,汤汁在味蕾上爆发,别急着下咽,若囫囵吞下,就是暴殄天物,须在口腔多停留些时候,细细品味。嘴里含着饺子,手却忙乱地摸索着酒杯,麻溜地倒酒。吃面条鱼饺子,没酒怎么行?不但要喝,还要喝美!这么好的东西,保不齐就会多喝二两!(唐瓦当)


编辑: 杨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