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09:04:5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迁西板栗:燕山深处“紫玉”飘香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雪松 通讯员 孙敬聪)“刚出锅的,正宗迁西板栗,还热乎着呢。”每次路过路北区51号小区一家迁西板栗店,听到老板热情的招呼声,闻到板栗独特的香气,市民李巍都会禁不住诱惑,买上一袋糖炒栗子尝尝。

新出锅的板栗,拿到手后先别急着上嘴,用拇指沿着栗子的外壳划一道线,然后双手食指与拇指配合夹住一挤,外壳裂开,一颗完整还冒着热气、金黄油亮的栗子肉就出现了。此时一口咬下去,满口糯甜,栗子的回甘在口腔内蔓延,一下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图为色泽鲜亮的迁西板栗。李少华 摄

“迁西板栗”是唐山市首枚地理标志、目前中国板栗产业唯一一枚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迁西板栗外形玲珑,色泽鲜艳,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内皮易剥,平均每公斤栗果120至140粒,大的每公斤45粒。果仁呈米黄色,肉质细腻,糯性黏软,甘甜芳香,以其“香、甜、糯”的品质享誉国内外。

迁西板栗的吃法,比人们想象中更丰富。干煲板栗、糖炒栗子、栗糕、板栗月饼、板栗窝头……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吃法。用板栗烧肉烧菜,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菜式,还可以酿酒。如果做熟的板栗吃不完,还可以放在冰箱冷冻做成冰栗,取出后不用解冻,直接食用,别有风味。

迁西县是“中国板栗之乡”,板栗栽植面积达75万亩、5000万株,常年产量超过8万吨,板栗系列产品覆盖国内18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板栗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

图为迁西县汉儿庄镇杨家峪栗林花海。李少华 摄

该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滦河北岸西寨人就“渔猎于滦河岸边,采榛栗为食”。战国时,该地区便已大面积栽培板栗。《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都有关于迁西板栗的记载。宋代诗人晁公溯曾有“风陨栗房开紫玉”之诗句,因此迁西板栗又有“紫玉”这一别称。

数据显示,迁西板栗营养丰富,果仁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尤以维生素C、维生素E和铁、钙含量最高。迁西板栗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板栗对腰脚软弱、胃气不足等有显著疗效,具有养胃、健脾、补肝、强身的作用。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迁西地域文化已经融入了太多的板栗元素。迁西本地青年男女喜结良缘,老人们会把大枣、板栗缝入新娘的被角,以“枣栗子”谐音“早立子”。迁西人宴请宾客,必备“栗子烧鸡”等菜肴,取“大吉大利”之意。

“栗花可以提炼香精、做蚊香,栗木可以做车船家具,栗叶还可以作饲料。”在迁西县中国板栗博物馆,很多来参观的游客第一次知道板栗树有这么多用途。在这座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运用全息影像、多媒体互动、场景雕塑等形式,系统展现了板栗的植物学特征、经济价值、民俗文化,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

近年来,迁西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板栗产业发展定位,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板栗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现代化营销,持续擦亮“迁西板栗”金字招牌。“迁西板栗”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全国果菜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消费者最喜爱的绿色商标、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迁西板栗已成为该县最闪亮的农业品牌、最引人注目的地理标志、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迁西板栗品牌价值达到35.97亿元。

编辑: 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