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8:16:0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小记者佳作合集——探秘陶瓷艺术

小记者佳作之十

我的陶瓷之旅

     大家觉得陶瓷是什么?你们可能会回答:“陶瓷不就是用陶泥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呀!陶和瓷可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呦!陶摸起来很粗糙,而瓷却是十分光滑的。也许会有人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是因为我参加了小记者的研学活动。

     3月15日周六,我和众多小记者来到了唐山博玉陶瓷文化创业园。在那里,通过老师讲解也了解唐山陶瓷的历史和骨质瓷的发展,也看到了色彩绚丽的瓷板画、造型各异的瓷器,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瓷灯啦!它运用了精湛的雕刻技术,上面的荷叶挨挨挤挤,一朵朵荷花从中间探出头来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姑娘,还有一条鱼在中间悠闲地有着,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参观结束,我们还体验了陶艺的拉胚过程,看着一个泥球在老师的手中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不一会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瓶子。我们跃跃欲试,虽然不像老师做的那么精致,但也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很有成就感。

     唐山被誉为“北方瓷都”,我能参加这次活动,心里感到特别骄傲。虽说陶瓷很普通,但它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现在未来,我们的陶瓷文化发展得越来越好!

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 赵婧彤

指导教师 胡爱丽

小记者佳作之十一

今天我做“陶”气鬼

     今天,我来到博玉陶瓷文化创业园,参加唐山劳动日报社小记者第二次活动。我们不光看到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了解了陶瓷的发展史,还做了一回“陶”气鬼呢。

     怎么做“陶”气鬼呢,那就是学习拉坯。首先,我们围成一圈,观看陶艺老师的示范。我们看着老师把一团米黄色的泥巴放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奇迹发生了!老师的手轻轻一按,圆不溜秋的泥团就变成了一个火山口,食指再往中间一按,火山口就像鲜花一样绽开了, 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碗。我大吃一惊,心想:这太神奇了吧,像科幻片一样呢!就在我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示范结束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这些“陶”气鬼们自己尝试了。

     我首先用手把陶泥按平,然后脚上控制着转盘的速度,双手按住陶泥往上捏,陶泥就变成像个小塔一样的东西。再把大拇指按进陶泥中心,哇,又变成一个火山。我把中间靠上的位置往里捏就会变成一个花瓶。我刚要把开口往外拉的时候,陶泥突然倒了下去,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老师急忙冲过来拯救了陶泥。原来是因为我捏的太小了,陶泥才倒了下去。看来力度的把控很重要。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花瓶。

     虽然制作过程中,我的动作略显笨拙,作品也不尽完美,但能将一块泥巴做成独一无二的作品,我这个“陶”气鬼心中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次的陶艺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将会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陈谦逸

指导教师 许瑞芹

小记者佳作之十二

感受瓷都魅力 探秘陶瓷艺术

     3月15日下午,虽然天气很冷,风也很大,但我们小记者的心里都热乎乎的,因为我们要去体验瓷都的魅力,探索陶瓷艺术的秘密。

     我们去了博玉陶瓷创业园区,参加了“博玉小记者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然后,陶瓷艺术大师杨洋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陶瓷博物馆。一进去,我们就看到了一幅4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特别震撼,因为它是用陶瓷做的,用了瓷雕技艺。 杨洋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展厅里的很多作品都是釉上下彩,比如青花瓷就是用釉下彩技术做的,颜色是用钴料烤出来的。老师告诉我们,陶和瓷不一样,陶是用泥做的,比如花盆;瓷是用高岭土做的,可以让东西变白。最让我们惊讶的是,瓷器上的金色是用真金画上去的,因为普通的金色颜料在瓷器上画不上去。 景德镇是世界瓷都,而唐山是北方的瓷都,唐山的骨质瓷很有名。老师说骨质瓷的特点是“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我爸爸还说“透如镜”。

     最后,我们体验了拉坯。杨洋老师先示范了一下,然后我们每两个人一组,坐在拉坯机前,把一块陶泥放在转盘上,开始旋转。我们先用手把泥巴压紧,然后双手沾水,慢慢把泥巴往上拢,随着转盘旋转,泥巴就立起来了。我们再用提拉、指压等动作,把泥巴变成一个中空、壁薄、肚大、腰圆的陶瓶。两个人一起做感觉特别好,我们觉得自己就像小陶瓷匠人一样,周围都是陶瓷作品,感觉特别棒!

     这次活动真的很有趣,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陶瓷的知识,也亲手做了陶瓷,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裕华道第二小学 赵峻乔

指导教师 辛洋洋

小记者佳作之十三

唐山劳动日报博玉骨质瓷研学基地正式揭牌

3月15日,唐山劳动日报与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魅力瓷都 陶艺探秘”研学活动暨博玉小记者实践基地揭牌。此次合作将充分整合双方资源,为广大市民、学生提供深入了解陶瓷文化、体验陶瓷制作工艺的平台,推动陶瓷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揭牌仪式上,唐山劳动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旨在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研学基地这一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唐山陶瓷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培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李总在致辞中介绍,博玉骨质瓷作为唐山陶瓷行业的佼佼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骨质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畅销国内外。公司依托自身的技术与资源优势,打造了集生产、展示、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陶瓷文化创业园。此次与唐山劳动日报合作共建研学基地,将进一步拓展陶瓷文化的传播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博玉骨质瓷研学基地拥有先进的骨质瓷生产流水线、技术研发团队以及专业的陶瓷文化展示区域,包括文创产品展示厅、艺术瓷展示厅和骨质瓷博物馆等。在这里,参与者不仅可以参观骨质瓷的生产全过程,了解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烧制的每一道工序,还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陶瓷贴花、彩绘、手拉坯等传统陶瓷制作技艺,感受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未来,研学基地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如“陶瓷文化探秘之旅”“小小陶艺家体验营”等,涵盖陶瓷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将结合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和竞赛,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此次唐山劳动日报博玉骨质瓷研学基地的成立,不仅为唐山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研学基地将成为展示唐山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更多人带来一场难忘的陶瓷文化之旅。

荣华道小学 张若馨

指导教师 姚迪

编辑: 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