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研学小记者活动纪实
3月22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由唐山劳动日报社举办的应急救护研学小记者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宝贵的急救知识,还让我体验了一把当小记者的乐趣。
活动当天,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集合地点,心中充满了期待。签到后,我领取了小记者标识用品,包括小记者红色马甲和小记者证,瞬间感觉自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活动开始,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刘俊杰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CPR)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他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CPR,以及正确的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还特别强调了在进行CPR时,要注意保持冷静,按照步骤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接下来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学习。这是一种用于抢救异物堵塞气道患者的急救方法。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演示,让我们了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适用情况和操作技巧。原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急救方法,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迎来了实践环节。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模拟人,让我们亲自体验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一开始,我还有些紧张,担心自己操作不当。但在志愿者姐姐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当我成功地完成一次CPR操作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急救知识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采访环节。作为小记者,我们需要采访现场的急救专家和其他参与者,了解他们对急救知识的看法和建议。一开始,我有些害羞,不敢主动与人交流。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向一位参与活动的小记者提出了我的问题。
活动结束后,我仍然沉浸在这次难忘的经历中。通过这次急救研学小记者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采访技巧。我深刻地认识到,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它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同时,作为一名小记者,我也有责任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学会急救。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小记者活动,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体验更多的乐趣!
双新小学 孙茉洋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
——小记者应急救护研学活动
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下,在小鸟的欢唱声中,我有幸参加了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小记者应急救护研学活动。
意外和疾病总是不期而遇,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们该如何急救呢?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主治医师刘俊杰大夫给了我们答案。刘俊杰大夫给我们教授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方法,并让志愿者和小记者们分别示范体验,并利用"剪刀、石头布"和"数数"的方法帮助记忆。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医学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到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神圣。
鹭港小学 尤晟沣
指导教师 张松静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
今天唐山劳动日报社携手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特别推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 小记者应急救护研学活动。我呢,报名成功 ,很荣幸的体验了这次活动。
首先呢,由华北理工大学的刘老师讲述了黄金6分钟的重要性 。然后刘老师边讲述救援方法,志愿者实习生们边操作演习,看着急救人员跪在地上,双手交叠,一下一下地按压着假人的胸膛,我的心脏也跟着剧烈跳动。他们的眼神专注,动作干脆利落,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 ,只剩下眼前这个需要救援的生命。
“01、02、03……”随着计数声,我仿佛看到了真实的急救现场:刺耳的警笛声划破夜空,急救车飞驰在空旷的街道上。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与死神赛跑,每一次按压都是对生命的呼唤,每一次人工呼吸都是希望的传递。演习结束后,我摸了摸假人身上被按压出的白痕,那是生命的印记。
后面又学习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后,我深刻感受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简单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尤其是在气道被异物阻塞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我不仅掌握了正确的施救姿势和力度,还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信心。刘老师的专业讲解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危急时刻为他人提供帮助。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路南区东新街小学 兰天伊
指导教师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