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牵出新赛道
——看丰润如何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
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国海涛
一辆复兴号车体下线不到半天,平均日产3辆车体,焊缝最终交检合格率100%,实时远程运维国内外2000多列车组……这里的“速度”源于“集群”,这些“数据”源于“数字”,种种质变源于“智能”。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丰润区的中车唐车、华达等企业,切身感受到这里由“车头”带动开始,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化、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生动实践。
从一枝独秀到产业集群
“坐和谐号、复兴号高铁时,很可能看到车窗、车座上的华达商标。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列车走到哪儿,我们的产品就跟到哪儿。”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华达)副总经理裴金川十分自豪。
与中车唐山公司只有一路之隔的唐山华达是中车唐山公司配套企业,为中车唐山公司生产车窗、内饰、车体、铺椅等系列产品,年产值4.2亿元。
“目前像唐山华达这样的轨道交通配套企业丰润区有155家,配套率达33.0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92.26亿元。”丰润区发改局局长朱弘儒介绍。
中车唐山公司实力雄厚,是唐山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企业。依托这一资源和产业优势,近年来,唐山在京津冀地区率先规划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了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在行业内率先谋划组建了覆盖完整产业链条的唐山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丰润区还成立了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配套率工作专班,在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支持集群内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从“车头”带动向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
图为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国海涛 摄
“丰润区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项目及产业链关联企业给予全要素保障,优先申报国家、省、市资金、基金支持,优先给予用地保障。”丰润区工信局局长安红侠表示。
路星唐山轨道客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长春企业,被丰润轨道交通集群化吸引,在丰润开设了分厂。“与‘火车头’为邻,产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配件价格随之降低,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订单。”公司董事长拱振起介绍,属地化生产让路星公司产品在中车唐山公司的份额从过去的10%提升至40%。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
“从打磨到装配焊接,再到检测和物流辅助,过去高速列车车体制造需要大量人工和较高劳动强度,生产枕梁、端墙等部件,每个班需要62名工人。如今机器人代替了大部分人工,每班21人就能完成生产。”中车唐山公司的关键零部件数字化智能车间端墙班班长张志伟十分骄傲。
作为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枕梁、端墙等核心部件的焊接、打磨曾经是车体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现在已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
数智化产线节省的不仅是人工成本,也让生产更加精细。
为实现轻量化目标,高速动车组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材质,一节总长近25米的车体,允许尺寸变动量仅在3毫米至5毫米之间。数智化工艺的标准化,让精准的焊接、打磨操作,从“凭经验”变成“靠数据”,端墙焊缝一次交检合格率由原来的45%提升至98%以上,最终交检合格率保持着100%的“零缺陷”纪录。
公司还开发了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将车间生产任务自动分解给智能化产线和物流装备,实现程序高效智能运行。如今的车间里,11条机器臂、6套焊接机器人、4台有轨制导车辆、4台自动导向车……20多套智能装备已通过数字互联互通,实现“原材料打磨—零部件装配—焊接过程—焊后打磨—焊后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控模式,实现了“一气呵成、无缝衔接”的数智化生产目标。
时速350公里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时速140公里城际市域动车组,出口葡萄牙波尔图地铁列车、出口阿根廷新能源轻轨列车……关键零部件数字化智能车间投用以来,上千辆列车在这里焊接、打磨、检测。
从智能制造到数字产业
走进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仿真靶机状态、攻防实况进展、攻击来源和攻击手段。靶场通过还原工业网及互联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了攻防路径的可视化展示,给记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这些虚拟的对抗场景,多来源于真实案例。”中车数智副总经理张波介绍。中车唐山公司作为一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平均每周会捕获上万次来自全球的网络攻击。正是在这种严峻的网络对抗中,公司逐渐积累了实战经验。
2022年,公司依托雄厚的数字安全技术和中车高端制造业的工业底蕴,牵头成立了河北省唯一的面向工控网络安全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结合地处唐山老牌工业城市良好的工业基础,深耕工控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唐车数字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智能制造再到数字化产业,中车唐山公司正经历着又一次华丽转身。
2023年,公司成立了国家首个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科研项目、产业场景实习等模式,协助院校培养更加符合国家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2024年,成功举办了“复兴杯”第四届大学生网络安全精英赛总决赛。
“为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丰润区正依托中车数智打造网络安全及数字化产业园区。”丰润区发改局局长朱弘儒介绍,“预计到2025年,园区内将实现网络安全及数字化产值10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50亿元。”
从配套生产到独立“出海”
“以前依托中车唐山公司,为中车做配套,产品出口到阿根廷、古巴、巴基斯坦等国家。”唐山华达公司副总经理裴金川介绍,“现在我们生产的座椅等产品,已经实现了‘独立出海’。”
唐山华达公司瞄准国内、国际轨道客车市场,拥有欧标EN15085焊接体系和德国粘接体系认证资质,强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合作,面向市场研发的铺椅等产品获得多项专利,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
依托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唐山华达公司独立参与了马来西亚某铁路公司动车组升级改造项目,并受到该铁路公司的好评,现新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在丰润区,实施“独自出海战略”的不仅唐山华达一家公司。唐山威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EN15085焊接认证、DIN6701粘接认证,具备焊接无损检测。公司生产的城际列车通风系,已经实现了“独立”出口加拿大、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路星唐山轨道客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也正在谋划自己独特的“出海战略”。“这个板材源自意大利,表层涂料使用5纳米以下的材料制成,不仅具有不反光、光调柔和等优点,还有修复记忆功能。使用多年后,只需在表层铺上半湿热毛巾,像熨衣服一样一熨,就恢复了最初状态。”在该公司样品间,公司董事长拱振起指着写字台等家具产品介绍,“以前用这种高端板材为中车做配套家具,现在公司生产的橱柜、衣柜、写字台、衣帽间等系列高端家居产品,已经进入上海、深圳、广州一线城市,打入高端家装市场,并且广受欢迎。目前正在准备进军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
依托中车唐山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装备、市场等方面领先的优势,丰润区已经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生产制造、检修维护、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了“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以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丰润轨道交通产业已经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强。”朱弘儒信心满满,“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除了为中车唐山公司做配套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配套企业正在‘独立’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