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6:59:4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大爱唐山

双争光荣榜丨唐山市2025年2月份“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发布

近日,市文明办发布了2025年2月份“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朱道付 河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唐山支队玉田大队三级高级警长

曹赟杰 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尼龙66项目部工段长

张鼎 唐山市古帆船模型复原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姚化成、姚化玲 唐山市丰润区常庄镇金庄村村民

魏来明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成人学校教师

罗宏响 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台头村村民

田虹 唐山市滦南县坨里镇专职人民调解员

高倩倩 唐山市第九中学教师

李墨非 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业务二科副科长

杨铁军 唐山奔宝奥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修理厂经理

唐山市2025年2月份

“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

朱道付:临危不乱驾驶“火”车冲出高速转危为安

1月19日下午,玉田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京哈高速北京方向127公里处一辆货车发生自燃。河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唐山支队玉田大队三级高级警长朱道付首先到达现场,看到车厢冒出滚滚浓烟,司机惊慌失措已无法驾驶车辆。此时如果等候消防车到来至少需要四十分钟,而现场距鸦鸿桥收费站仅两公里。为了避免火势蔓延影响车辆通行、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财产和生命安全,朱道付不顾自身安危冲向驾驶室,大喊道:“我来开!”他夺过方向盘开着冒烟的车辆沿着应急车道奔向鸦鸿桥收费站,此时在收费站等待的消防人员迅速扑灭了明火,在确保人员无受伤的情况下保住了车辆和部分货物。他的英勇果敢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

曹赟杰:用“犟”劲儿铸匠心敬业奉献为人民

唐山市海港开发区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尼龙66项目部工段长曹赟杰工作十四载,以实干笃定前行,用“犟”劲儿铸就化工人的匠心。他多次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一次在审查己二酸装置笑气处理项目施工图时,发现设计院对压力管道的界定标准与自己的理解存在分歧,便反复查找资料、核对标准并与设计院多次沟通,最终获得认可修改了标准,为项目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先后编写三十余万字的企业标准,发表《褐煤中提取腐殖酸钠的研究》《己二酸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等五篇专业学术论文,《一种节能提质型己二酸结晶器出料装置及出料工艺》获发明专利授权,《一种节能提质型己二酸结晶器出料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获省煤炭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领办的工作室先后荣获“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张鼎:用航模承载家国情怀传播“红船精神”

唐山市古帆船模型复原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鼎是帆语古帆船模型工作室创始人、航海模型全国冠军、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航海模型项目负责人。他多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模制作技艺”进校园活动,走进津、冀、鲁等省内外近百所中小学进行了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国防文化、古船文化相关内容的公益宣讲六百多场(次),带动近百所学校成立了非遗古船模社团,吸引近万名学生参与。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设计复原古帆船模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船舶、军事、海洋方面的各种知识,通过展示参观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制作红船模型献礼建党百年、传播“红船精神”。

姚化成、姚化玲:齐心侍奉卧床母亲广传佳话

唐山市丰润区常庄镇金庄村村民姚化成、姚化玲的母亲因脑出血术后后遗症瘫痪卧床生活无法自理,为了侍奉老人兄妹两人毅然决定回到农村老家,为母亲添置了升降床、充气床垫,安装了空调、铺上了电热炕,购置了破碎机、净水机等生活用具。他们经常给老人擦身体、晾被褥,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生活环境卫生。他们三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卧床的母亲,体贴入微、毫无怨言,还经常教育子女弘扬良好的孝老家风。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村里已被传为佳话,也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孝顺儿女。对于乡亲们的肯定和称赞,兄妹二人总是谦虚地说:“妈养我小,我养妈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兄妹二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也为自己的孩子和当地村民作出了好榜样。

魏来明:以爱为壤、以善为泉助力寒门学子逐梦

2018年初,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成人学校教师魏来明与伙伴携手组建了春天公益大新庄志愿者之家,通过家庭慰问给予温暖关怀,以资金资助缓解经济压力,借心理辅导抚慰心灵创伤,凭实物帮扶解决生活所需,为那些身处困境的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点亮希望的灯塔。作为团队的骨干,他总是冲锋在前,通过学校、村居、妇联、朋友等各方渠道了解困境家庭和人员的基本情况。每逢周末,他都去走访帮扶对象,用心去倾听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故事,仔细了解困难所在,耐心问询每一个细节,精心建立信息库,使帮扶精准有力。在这份坚持与努力下,这支队伍的志愿者由当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一百二十余人,七年来累计筹集捐赠善款达一百多万元,衣物五千余件,共资助六十四个家庭,助力九十三名寒门学子成功逐梦。

罗宏响:自强不息推动乡村振兴

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台头村村民罗宏响曾是一名铁厂工人,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便只能离职打零工挣钱维持家用。年迈的父母与自己都需要长期服药,孩子也正在上学,医疗费和教育费更让家里捉襟见肘,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自强不息,把自身爱好转变成增收门路,潜心钻研成为一名文玩玉米制作手艺人,通过制作文玩玉米挣取加工费贴补家用,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文玩玉米制作是按件结算工资,工作时间灵活,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庭,所以附近很多村民开始和他学习文玩玉米制作,他也毫无保留地传授,有时还会受邀去其他乡镇专门教授这门手艺。他不仅在逆境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更带动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田虹:一心为民解忧当模范

唐山市滦南县坨里镇专职人民调解员田虹任劳任怨,始终把村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她维护群众权益,用心做好政策的“宣传员”,带领大家学习政策法规,有效处置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例十七例。她心系群众,针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经常会遇到的婚姻纠纷、财产分割、家庭暴力等问题,从多个维权领域进行法律条文解释,引导广大妇女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勇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敬业奉献,在全镇十九个村成立民事调解小组,在全县首创总结出“‘枫桥经验’记心中,手握天平切勿倾,民生小事比天大,敬畏职责如履冰”的调解心得,在全县得以推广。几年来,她积极参与调处债务、婚姻、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两百余件,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省“金牌人民调解员”、县“优秀巾帼志愿者”等荣誉。

高倩倩:无私奉献投身教育

唐山市第九中学教师高倩倩勤勤恳恳扎根教学一线,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繁重的班主任岗位上默默奉献。在临近中考时,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身体虚弱,她的咽喉水肿再次发作,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她深知中考前的每一节课对孩子们来说都至关重要,硬是靠药物支撑,带领毕业班考完试后才做了手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主讲课题获河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唐山市名师、十佳教师。她还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带着先进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先后到滦州、芦台、南堡、丰南、遵化、玉田、青龙等地送培送教,真正做到了“献身教育、无悔今生。”

李墨非:践行人民至上暖民心

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业务二科副科长李墨非坚守窗口一线,始终树牢“家人家事”理念,爱岗敬业讲奉献、牢记宗旨为群众,七年来共受理审批事项上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为百分之百。他注重宣传引导,编撰录制了《唐山精神·我来讲》系列宣讲视频五部,组织十七次“心声访谈”等活动。他立志学雷锋投身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了“政务服务‘救’在身边”心肺复苏应急培训活动、“送政策进农村送健康到农户”义诊活动、“反诈宣传护航青春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3次,受益群众超万人。

杨铁军:热心付出情洒公益路

唐山奔宝奥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修理厂经理杨铁军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专门设立“爱心水站”,还积极参与城市驿站公益服务,在寒冷的冬季组织志愿者对环卫工人、快递外卖等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一杯热茶、一副手套、一份新年礼包都是他对志愿服务的热衷与坚守。他多次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开展环保和科普知识讲座,利用假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年来,他坚持逢年过节探望慰问老革命军人,新四军老战士欧兴田、老革命军人李升堂都是他的“忘年交”的好朋友。作为路北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他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中,让爱与温暖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传递。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