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06:50:43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人民日报客户端关注唐山:科技为春播按下“加速键”

3月以来,张俊伟在河北唐山丰润区丰登坞镇小郑庄村跑前跑后,忙着播种春小麦。广袤大田里,只见大型智能化旋耕机、播种机、灌溉机器人不停歇地在田间“劳作”。

张俊伟是河北大沃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公司在丰登坞镇几个村全流程托管7500亩土地,种植春小麦。

“播完种子就得灌溉,这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一步,那台自走式灌溉机器人帮了大忙,我不用在田间和地头水井来回跑,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控它的工作状态。”张俊伟指向田间一台正在灌溉作业的大型机械说。

记者看到,这台自走式灌溉机器人轴心缠绕着一圈圈的水管,两侧伸开约30米长的“手臂”,“手臂”垂下45根垂管。在距离地面约1米的地方,水从垂管喷头呈伞状喷射。

据张俊伟介绍,灌溉机器人配有高清摄像头、自动驾驶和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可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行驶,还能根据农作物的间距调节左右车轮间的宽度。“灌溉机器人不仅有‘眼睛’还有‘大脑’。”张俊伟说,灌溉机器人缠绕300米长的水管,与不远处的水井相连,井上装有节水灌溉控制柜,这便是控制灌溉机器人的“大脑”,依托定位、监测等系统,控制水量水速,实时监测用水用电情况,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机器人能做到均匀洒水,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40%至60%,每天可灌溉50亩,实现了高效、精准、节水灌溉。”张俊伟说。

唐山市春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20万亩,占河北省春小麦播种面积九成以上,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植保无人机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在大田生产中的应用,开启了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的“智慧加速度”,为大田作物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玉田县鸦鸿桥镇边家铺村,冬小麦也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种粮大户齐先瑞双手控制操纵杆,眼盯显示屏,一架巡田无人机便可在较短时间完成当前冬小麦巡田管理。

“它可是巡田的好帮手。”齐先瑞说。巡田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可按照预定范围在农田上空完成巡视和监测,采集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数据。

说话间,齐先瑞发现显示屏上一块区域呈现红色,“这块麦田有情况。”齐先瑞通过手机查看处方图,红色区域显示小麦生长过慢。随后他将处方图上传至智慧平台,智慧平台做出“诊断书”并自动传输给植保无人机,“植保机就会在此处多喷洒一些肥料。”齐先瑞说。

相比传统的人工巡田方式,“无人机一个小时能巡500亩地,相当于2个人一周的工作量。”齐先瑞说。无人机巡田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可以实现精准施肥施药,提高农田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齐先瑞的家庭农场里,除了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旋耕机等多款智能化农机一应俱全,大大加快了春耕春播的进度和质量。新入手的太阳能诱虫仪更是绿色种植的重要利器,齐先瑞介绍,该装置利用声波诱虫,通过手机可实时查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智慧性诱测报系统”还会给出合理处置预案。

目前,唐山市大规模农田作业机具,已基本完成远程智能化监控改造,深松机械智能化远程监控改造率达100%,实现了农机具卫星定位、无线通信、作业轨迹记录、作业质量监测、图像采集等智能化管理。全市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850架,已经形成专业的植保飞防社会化服务团队,工作效率比人工提升40至60倍。

“唐山将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说。

编辑: 王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