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 文明祭扫
唐山文明新风劲吹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高文龙)清明节将近,连日来,丰南区岔河镇王各庄四村通过大喇叭定时广播文明祭祀倡议,引导村民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旧俗,倡导鲜花祭祀。这一举措,成为唐山推动厚养薄葬、文明祭扫新风尚的生动缩影,清明节期间,唐山各地积极践行文明理念,传统节日正焕发出全新活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王各庄四村不仅在文明祭祀上持续发力,还以尊老敬老为切入点,在营造文明新风方面成效显著。村党支部书记赵瑞云自1988年嫁到村里后,坚持30多年为行动不便者义务理发,累计服务35人、超300次。受其带动,村里自发形成了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空巢老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义务理发。此外,王各庄四村已连续举办六届重阳节饺子宴,邀请60岁以上老人齐聚村委会,不仅能品尝志愿者包好的饺子,还能欣赏精彩的文艺节目。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王各庄四村村民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在文明祭祀方面,除大喇叭广播外,村里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并组织志愿者在祭祀高峰时段巡逻,及时劝导不文明祭祀行为。
在唐山,文明新风不仅吹遍乡村,也在城市社区落地生根。路北区第七届道德模范杨晓林,尽心尽力侍奉公婆十多年。她秉持厚养薄葬的理念,认为老人在世时子女应悉心照料,让其心情愉悦。作为志愿者,杨晓林欣喜地看到,如今十字路口烧纸现象大幅减少,更多人选择用鲜花、鞠躬等文明方式表达哀思。社区通过举办讲座、播放视频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殡葬的意义,助力文明祭扫理念不断提升。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唐山市民借清明节传承孝亲敬老的文化传统,用日常关怀代替身后铺张,践行文明、节俭、安全祭扫理念,防范森林火灾风险。如今,厚养薄葬、孝亲敬老的理念在唐山大地蔚然成风,不仅化作市民日常生活的行动自觉,更成为推动这座城市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