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9:29:5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德以持家铭于心 孝老爱亲践于行

我叫孙连珍,是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养马坨村村民,我的家庭被先后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河北省五好家庭”“唐山市级文明家庭”,我本人也获得了“河北好人”“唐山好母亲”“丰南区道德模范”等荣誉。

30年前,我和同村的孙连臣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有人劝我:“咋嫁他啊,负担忒重”。孙连臣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唐山大地震中他的母亲不幸遇难,留下年幼的他和弟弟。而且大伯二伯都是单身,一直和孙连臣一家生活在一起。加上公公,一共是三位老人需要照顾。小叔子孙连超还没成年,上学费用也是不少。

但是我看中的,就是他的朴实善良。既然决定了相守一生,就要风雨同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辛勤地操持着这个家,照料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还要拼命干活挣钱,补贴家用。累是累,但是我们一家子很和睦,我觉得苦中有乐。丈夫经常说,多亏了你,这个家才像一个家啊!

对于16岁的弟弟孙连超而言,我自打进门以来就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嫂娘”,又是嫂子又是娘!一日三餐、缝缝补补、嘘寒问暖,抚养他成人成才。弟弟还清晰地记得,1995年他在张家口上大学的时候,十月份突然下大雪,我连夜赶了几百公里路给他送去了棉衣棉裤。虽然从小就没了妈,但是他说他从来都不缺母爱。

弟弟毕业了,我又操持给他娶妻买房。弟弟成家立业了,我又伺候弟妹坐月子,帮他们照顾孩子……都是尽心尽力。弟弟毕业后成为唐山人民医院的医生,虽然他已经有经济能力,但我从来也舍不得让他分担家里的压力。每次他说轮流照顾几位老人的时候,我都说家里有我呢,你就踏实工作。弟弟虽然也是奔五十的人了,但是我还是一直把他当我膝下的孩子,我把能做的都做了,只要他们的小家过得好,他好好上班,帮助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我和他哥就放心了!

记得女儿4岁的时候,我怀了二胎。当时大伯二伯都生病了,正是用钱用人的节骨眼儿。思前想后,我含泪打掉了腹中的胎儿。有人问我后悔吗,其实哪个女人不心疼自己的骨肉。但是当时不论如何我得把这个家撑起来,我要是生二胎,谁来照顾大伯二伯。何况弟弟上大学正用钱,我生孩子就他哥一个人挣钱,我们这个家就真过不下去了。等压力小点,我再想生育二胎,身体已经不允许了。这也成为我深埋在心里的遗憾。

大伯、二伯到晚年分别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我不分昼夜照顾他们,喂药、喂饭、端屎倒尿、穿衣……这些生活琐事看起来简单,却每天重复很多遍。在我的照料下,大伯、二伯走得都很安详。我想,年纪人儿这辈子净操劳了,到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义不容辞,而且还要伺候好了,给他们体面和尊严的晚年生活。

前几年,70岁的公公又因脑血栓复发瘫痪在床,我更是倾尽了全力。每天早晚为公公擦洗一遍身体,每隔2小时就给公公翻次身,一日三餐搭配各种营养品,然后打碎用针管送到嘴里。公公回到了婴孩状态,他的双眼一直追随着我的身影,特别依赖我。我们的辈分好像颠倒过来了。虽然他已经不能说话,但是我仍然会握着他的手,跟他聊天,像哄小孩子一样。有时候他也会紧紧握着我的手,我知道他想说“闺女,你辛苦了。”公公去世之后,我的心空落落的,时常怀念他,我习惯了照顾他、陪伴他,从来不觉得苦累。

30年来我和几位老人朝夕相处,没红过一次脸,更没让老人受过一次气。村里人都说,你啊,哪享过一天的福,这辈子净伺候老人了。但我总想,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受点累不算啥,只要家人健康、家庭和睦就好,老人的健康也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将心比心,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一片真心对待老人。让他们高兴、开心,我们就高兴、幸福。

30年的风风雨雨,30年的无怨无悔,30年的不离不弃,30年的相互扶持,我们这个家庭早已深入融合不分彼此,共同演绎着“爱亲”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希望集我们小家之力,将孝老敬亲、勤劳俭朴的家风传承好、发扬好,做好接力者、传承者。

(施文明 整理)

编辑: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