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单宇 通讯员 黄敬一
春天,暖阳,更暖心。
这是发生在市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里一件事儿——
一位女士在排队等待打印房本时,突然想起孩子补习班下课时间将至,若继续排队,势必会耽误接孩子,心急如焚的她赶忙向服务台求助。
服务台工作人员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这儿好办”协调机制。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她的情绪,让她不要着急,一边积极与窗口沟通协调。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窗口工作人员迅速调整工作安排,优先为她人工打印房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了房本,得以准时去接孩子。大姐感激不已,不住道谢:“原本以为今天要顾此失彼,太感谢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了,帮我解决了难题!”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畅通的不只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是为了以公开推动理念转变与流程再造,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市行政审批局持续创新完善政策征集、发布、解读、推送全流程服务体系,把政务公开作为解民忧、纳民意的“金牌窗口”,以“政府有为”激发“市场有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
开展惠企政策精准推送
为进一步落实惠企政策,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兑现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局以政务公开平台和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加强一系列重点领域惠企政策宣传力度——
发布《唐山市推行“承诺制”深化“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持续推动“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等既有改革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全市通过“拿地即开工”模式办理手续项目144个,其中通过“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88个。
发布《关于试行部分重大项目“容缺后补”审批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紧紧抓住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的宝贵契机,试行部分重大项目“容缺后补”改革,通过“申报材料”“要素指标”“专家复审”“材料替代”4种容缺后补方式,每个审批事项可减少7至30天的审批用时。
发布《关于切实减轻园区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评价事项负担的实施方案》,率先运行“政府委托评估评价”。将原有企业自行出资编制的评估评价报告,由政府部门统一委托实施并承担相应费用,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报告编制资金10至20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加速了项目落地。
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机制,以市县两级设立的企业服务中心和陪伴式企业服务专区为主要载体,构建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专员服务网络,为企业宣讲适用政策,形成“全流程跟踪、全链条帮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以政务公开专区为平台
打造政务公开前沿阵地
市行政审批局自2022年高标准建设我市政务公开专区以来,以“小专区大服务”为工作理念,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办事指南、服务事项、审批流程等各类政府信息的集中展示,助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优化功能,政务公开专区设立了“7×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了20台自助设备,可为群众提供办理驾照换证体检等70个高频服务事项的自助服务,实现了政务服务“不打烊”。
为提升政务公开专区服务水平,市行政审批局在政务公开专区与总服务台区域打造了“红马甲”服务团队,优化帮办领办工作机制,为办事群众提供“门口”至“窗口”的全过程、个性化服务。2024年,“红马甲”共提供帮办领办服务1万余次,被唐山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唐山市最美女性集体”荣誉称号,擦亮了政务服务“红色品牌”。同时,依托“红马甲”服务团队,打造唐山“这儿好办”服务品牌,开展帮办代办服务“找上门”活动,针对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完善中心适老化、适残化设施。
以发掘数据潜能为优势
助力便民利企提质增效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市行政审批局加快推动建立“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工作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配合、集中采集信息、共享复用数据,最大限度避免企业群众重复提交材料。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方式,逐步实现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的转变——
持续扩大“网上办”覆盖面。全市43个市直部门、18个县(市、区)、229个镇街全部入驻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动态可办率达到100%。
持续提升掌上办体验感。依托“冀时办”APP平台,开通唐山地方频道,上线233项高频“掌上办”事项和8种联办“打包办”套餐,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不断拓展自助办服务圈。将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乡村两级,累计部署省政务服务终端189台、“一站式服务共享大厅”48台、建行裕农通2826台,覆盖率全省第一。
创新打造“无证明城市”。在对164项法定证明事项压减50%、大力推行电子证明、共享替代证明材料275项的基础上,穿透式梳理面向群众、企业办事过程中需要提交的非法定证明材料,对梳理出的1318项证明材料,直接取消52项,替代164项。针对剩余的1102项证明材料,开发上线“无证明”服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检验开具、视频帮办三种模式实现814项材料“免提交”,在不动产相关业务和廉租房业务办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丰富解读形式为载体
构建科学权威公开格局
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不断探索政策解读新形式。一是常态化开展审批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市行政审批局已于2019年专门制定了《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审批结果信息推送制度》,通过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各领域专网、政府公文OA系统、纸质文件交换3种方式,每周定时将审批结果信息推送至相关监管部门,落实好审管衔接。二是动漫视频解读。充分利用动漫视频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推出系列唐山审批“教您办”线上解读小视频45个,涉及社会民生、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领域,让群众和企业看得懂、能理解,确保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新闻发布会解读。为进一步发挥新闻发布会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做好政策解读,市行政审批局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明确政策制定部门是政策解读的责任主体,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解读人、第一发言人”,在重大政策文件公布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阐述,做好宣传报道,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功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区”等,用媒体的声音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