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08:55:0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疾控专家提醒:饮酒助眠不可取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杨净宇)生活中,有些人需要依靠酒精的帮助才能入睡。对此,疾控专家提醒,这种方法不可取,久之会危害身体健康。

失眠的夜晚,市民赵先生习惯倒上杯红酒,认为“喝点酒入睡快”。但第二天闹钟响起,他却感觉头昏脑涨,仿佛整夜都在半梦半醒间挣扎。这种矛盾现象背后,藏着酒精与睡眠之间复杂的纠葛。

许多研究表明,长时间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疾病,同时还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酒精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涉及复杂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生理上,酒精摄入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加 γ- 氨基丁酸(GABA)释放,产生镇静催眠效果。这种初期镇静会导致快速入睡。但随着酒精代谢,反弹性的觉醒反应增多。这是由于酒精在肝脏中迅速代谢、血液酒精浓度骤降引发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影响深度睡眠质量。

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作用是减少神经元的活动,帮助放松和镇静。酒精确实会暂时增加GABA,但长期使用会破坏身体的自然分泌,导致依赖和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后半夜睡眠不安稳、片段化。所以,在酒精的催眠假象之下,快速入睡不等于拥有优质睡眠。

长期靠饮酒“助眠”者,身体会出现三个恶性循环:耐受陷阱,需要更多酒精才能获得相同催眠效果;戒断魔咒,突然停饮会导致严重失眠,形成依赖性;呼吸危机,酒精使咽喉肌肉松弛,打鼾风险增加3倍,睡眠呼吸暂停概率提升。

替代酒精的健康方案更值得尝试。光照调节法:睡前2小时调暗室内灯光,避免蓝光刺激。饮食调整:下午4点后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及奶茶、巧克力。

专家特别提醒,一些人群更要警惕酒精助眠。慢性失眠患者:酒精可能掩盖潜在疾病,如焦虑症、甲亢;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波动叠加酒精影响,易引发严重潮热盗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加重夜间缺氧风险。

让我们放下酒杯,给身体一个自然的修复机会,或许才能真正体会“安睡到天明”的幸福。

编辑: 王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