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赵欣)4月19日,唐山劳动日报社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开平区丰山村“张记米粽”大堂热闹非凡,40名小记者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包粽子技艺,提前感受传统文化氛围。
图为张记米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丽教小记者们包粽子。记者 刘大民 摄
作为燕赵老字号,开平丰山米粽已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香甜软糯闻名,“丰山张记米粽制作技艺”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主持人向小记者讲解了“张记米粽”的制作工艺:“粽叶来自白洋淀,选用五常糯米配沧州无核金丝小枣,豆沙馅由青宝红红豆蒸制而成。”令在场小记者们不由感叹,小小粽子里竟然“包裹”着这么多学问。
在实践环节,小记者们化身“粽艺学徒”,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丽学习折叶、填米、捆扎等工序。“左手握粽叶成漏斗状,右手填米要做到松而不散!”老师边讲边包,手法娴熟。轮到小记者们尝试时,粽叶漏米、造型松散等问题频现,经老师逐一指导,逐渐掌握了“松而不散”的装米技巧,虽然最终出品形态各异,但大家乐在其中。在随后的五分钟包粽比赛中,冠军小记者以7枚规整成品粽获得老师称赞。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问答环节,答对者获赠传统米粽。随行家长表示,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小记者们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端午文化的理解,是一次非常好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