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07:56:4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滦河之畔的文化明珠

滦河之畔的文化明珠

——探访迁安春瑞书院

记者 常梦琪

在迁安市的黄台湖景区滦河文化产业园内,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静静矗立。匾额上熠熠生辉的“春瑞书院”四个字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自2013年建成以来,春瑞书院以藏书为基、以育人为本、以文化为魂,既是河北省首家公益性私家书院,也是迁安市民心中的文化殿堂。

三代藏书传文脉

“在徐春瑞先生创办的书院内,仿佛‘品尝’了国学、书法、收藏等文化大餐。走遍祖国各地,参观过许多书院,规模大、装修精、书籍全的并不鲜见,但像春瑞书院这样贯通古今、内容丰富,藏品之多、精品之多、珍品之多、研究之透、讲解之深、科学分类的独一无二,实属个人书院之最。”一位资深调研员参观书院后感慨留言。

春瑞书院藏书一角。 记者 赵亮 摄

出身书香世家的徐春瑞,自幼痴迷读书藏书,从连环画到古籍善本,三代人历经百年积累,藏书达5万余册,涵盖善本、文物古籍、名人字画、文学名著、地方文献、红色文献等等,其中不乏明代拓印本《初拓三希堂》、清代《四书五经》《东周列国志》等古籍珍品以及近代严范荪的手札、袁枚的文稿等众多孤本珍藏,这些藏品曾历经时代变革,也曾遭受唐山大地震的劫难,依然保存完整。

2013年,徐春瑞院长将毕生珍藏向公众开放,由政府支持建成春瑞书院。书院占地960平方米,采用北方传统四合院改良风格,设藏珍阁、古籍厅、清风堂等13个展厅,兼具藏书、研学、雅聚等功能。

古籍育人润城乡

“让古籍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是徐春瑞的初心。在迁安天洋广场上,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能听到千名学子齐诵徐春瑞编纂的《国学新语》。

春瑞书院不仅是藏书之所,更是育人的平台。在对外开设传统经典诵读、国学经典讲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书法研习以及企业管理等讲座的同时,还免费向中小学捐赠自编书籍近10万册,其中涵盖《黄帝文化百讲》《国学新语》等,真正将传统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田,年均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

徐春瑞开办的国学大讲堂,所讲课程均是教育人们如何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如何为人处世的正能量。讲义自己编写,讲课内容因人而异,每次授课都根据不同受众,从国学角度古为今用,并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由浅入深,让听课者从一件件小事中悟到国学的大道理。多年来,国学大讲堂的参加者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大学院校、中小学校、农村等各行各业,大家听后都觉得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文化互鉴展风采

藏书读书不是目的,用书才是根本。多年来,徐春瑞不仅致力于藏书读书,而且写书、讲书更是乐此不疲,先后编写了《观碾记》《金印记》《狄戎寻泉》三部皮影戏和《包公拒贿》《老马识途》《夷齐让国》等十几部京东大鼓、乐亭大鼓鼓词,并成功上演,使地方非遗技艺与廉政文化、历史典故得到全新演绎,使唐山特色传统文化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出新生。

不仅如此,徐春瑞为考证“黄帝故都”在迁安倾注了大量心血。全书院出版的《迁安文史集萃》《古韵绘迁安》以及红色文化为主旨的《燕赵双骄》等著作,系统梳理地方文化,成为外界了解唐山的文化窗口。春瑞书院也成为迁安“文化名家工作室”体系的标杆,十多年来,书院累计接待访客超10万人次,举办国学讲座400余场,直接受众达1.5万人。

随着书院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提升,书院先后被授予中华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学组织联席会议研学活动基地和河北省国学教研基地。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唐山师范学院文科基地、唐山幼儿高等教育师范学校德育和文学基地、滦河文化研究中心基地、迁安国学传承基地等20多个基地也先后在书院落户。

春瑞书院是迁安人“诗意栖居”的缩影,也是唐山文化之美的生动注脚。它从私人藏书楼嬗变为公共文化空间,从家庭传承升华为城市精神符号,诠释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和与繁荣。在这里,古籍不再尘封,文化不再遥远,每一个走进书院的人,都能触摸到唐山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受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城市温度。

编辑: 穆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