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19:44:4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西红柿专业种植村的“新”变化

访华北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

西红柿专业种植村的“新”变化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杨欣怡 曹杰 张惠琪)近日,滦南县安各庄镇东一六村大棚种植户联名向华北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致信,信中“党的好干部,老百姓的贴心人”的质朴话语,道出了村民对这支乡村振兴队伍的由衷认可。自2024年初驻村以来,工作队队长王磊带领队员李贺体、高鹏扎根基层,将加强基层党建作为突破口,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用实干担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支来自高校的工作队深谙“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道理。驻村伊始便以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为抓手,累计研究村级事务49项,组织党员赴李大钊纪念馆等地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4次。通过“老支书讲党课”“校地联合主题党日”等14场特色活动,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1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行动力。

在素有“西红柿小镇”之称的安各庄镇,工作队将科技兴农理念注入传统产业。队员们自筹4万元建成1.5亩实验大棚,仅用4天完成从选址到建棚的全流程。通过引进新品种、对接唐百集团等销售渠道,该村西红柿在今年镇第五届西红柿节上赢得市场青睐。产业振兴版图持续拓展:创新“来料加工+文创设计”模式的包类加工微工厂,8个月生产包具23000余个,带动10名村民就业增收;3183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升级蹄疾步稳。

人才培育的“双轨战略”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工作队既托举乡村学子成长——开设“村自习室”提供全科辅导,累计服务高考志愿填报等需求400余人次;又深耕本土人才培养——开办“田间课堂”组织技术培训,培育出棚户带头人等技术能手。这种“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民生改善的答卷写满暖心数字:协调资金将日供水时长增加一倍,捐赠200KW柴油发电机组保障生产用电,清理40余吨垃圾实施村容美化,获批6060平方米街道路面硬化项目……工作队将“民生账单”逐步变成了“幸福清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暖心。

“和工作队一起奋斗,咱们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站在新落成的现代农业大棚前,村民们的笑语中透着底气。这支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高校工作队,正以党建引领、产业赋能、人才蓄力、民生夯基的“四轮驱动”模式,和东一六村的村民们一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编辑: 孟君